演讲实录 | 刘震:2020新时代继续教育论坛“新时代继续教育的若干思考”
2020.05.22

发言人简介:

刘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负责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分会执行理事长、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2018-2020轮值主席等职。

7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作主题演讲.jpg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刘震

各位与会嘉宾、各位在全国各地参加我们今天论坛的朋友们:

大家中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利用早上的时间与我们一起在这里为继教学院建院35周年这样一个活动分享我们对继续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今天我就新时代继续教育的一些问题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在这之前几位学者、专家从他们自身的实践和思考给大家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我想各位与会来宾和我一样,都非常有收获。

幻灯片2.jpg

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来共同见证继教学院一起走过的35周年这样一个道路。这几天我也是非常仔细地观看了学院的云展览,特别深入地了解了学院的发展过程。在这里我代表学院向35年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学员、一直以来参与学院工作的、包括曾经在继教学院工作和正在继教学院工作的各位同事,表示诚挚的谢意。正是因为你们,继教学院今天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正是因为你们让我们对继教学院未来的发展更加有期待,更加充满信心。

幻灯片1.jpg

今天我想就这样一个题目跟大家从四个方面做一个交流:第一是新时代的新要求;第二是新时代的新挑战;第三是新时代的新机遇;第四是新时代的新征程。

幻灯片3.jpg

一、新时代的新要求

对于新时代的新要求,刚才张力老师在他的分享中讲得非常清楚。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重要性的问题。总书记在2013年就指出:“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在刚才各位专家学者的分享过程中,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到这样一个时代的快速进步,技术快速的发展,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个时候如何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技术的发展?靠什么?只有靠学习,只有靠终身学习。

幻灯片4.jpg

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该做如何转变?2015年5月24日,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天当继教学院成立35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探讨继续教育的时代使命、时代挑战,我想这也是我们落实和践行总书记关于教育在信息技术、信息时代的这样一种变革和创新的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行动。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什么是终身学习,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又指的是什么?我们一直以来对于教育的概念,仿佛就停留在校园里面,也就是说,当你走出校园之后,我们在什么样的场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去实现这样的终身学习,能够接受终身教育。如果从这点出发,或许这就是新时代对于继续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继续教育要在这样一种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它的作用,找到它的定位,以及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它的新的贡献。

二、新时代新挑战

这种新挑战我认为更多的是从变化中来,几方面的变化,我简单地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幻灯片5.jpg

第一个变化是人群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面对的受教育者,包括我们的教育者都发生了变化。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更多的数字原住民,进入了继续教育的事业和进入了继续教育的服务领域。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面对的这样一批学员,他们是伴随着数字时代成长的。数字原住民,数字时代成长的这批受教育者,他们对于学习、对于教育来讲,有他们的理念、认知和体会。

同时,人群的变化还反映在哪?反映在教师的变化上。以往我们的教师有可能非常习惯于面授,但是经过这一轮在线教学的变化和推进,包括我在内,很多老师都已经去适应了这样的在线教学。我刚才一直在办公室听今天的讲座,这就是在我个人身上发生的一种变化,于歆杰老师讲完之后我给他发了一个微信,我说我现在习惯在雨课堂听你讲课。为什么?在雨课堂听课,面对着手机屏幕你有跟老师面面相视的感觉,有一种他为你讲课的感觉,而在传统课程老师的目光总是会聚焦在一些人的身上。同时,这样一种在线的听课你可以随时翻阅PPT,可以随时通过弹幕的方式进行互动,我想这都是传统面授课堂不具备的特质。同时我自己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学期我也开展在线教学。刚才于歆杰老师讲同质等效,我说有可能是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这是我自己授课的一个体验。今年我给研究生开设专业课程,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发现这种方式有可能在某些指标上会比线下的面授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我的学生更加积极表现在哪?表现在他们的发言、讨论更加深入,对于问题的认识更加独到,同时我们辅助于线下的交流、线下的讨论,会看到这种对于知识的内化、对于知识的吸收更加有效果。

所以我说第一个是人群的变化,是教与学两方面人群都在进行变化。这样一种变化一定会给我们继续教育带来一些挑战,也就是说,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是不是适合现在这样人群,是所有的继续教育工作者都要去回答的问题,都要去面对的现实。

第二方面是环境的变化。刚才包括董坤磊院长、张力老师都提到,目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稀缺,一个是泛滥。什么稀缺呢?有用知识的稀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知识成为一种稀缺。另外一个方面表现的是什么?泛滥,也就是大量知识的涌入。大家可以看到知识的供给已经呈现井喷的感觉,每天你都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发现有很多的课程,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种方式下面,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知识、信息在你可以掌握的平台上,在你可以触碰到的领域里面大量涌现,但是这个时候,如何去解决稀缺和泛滥这样一种矛盾?也就是说,你从大量的信息中,大量的知识供给中,如何寻找到有利于你的信息,有利于你的知识,有利于你发展需要的知识。这样的一种变化给继续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和同事在讨论工作的时候也提出,现在这么多的课程在网上都有,我们的定位在哪里?我说我们就是要帮助我们的学员和学生,能够从这些泛滥的课程中去寻找到他有用的知识,通过我们的学习组织、教学组织,使这些知识对于他的发展有用。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课程,在线的、免费的大量存在,或许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也是坏,这种挑战需要我们回答。

第三个挑战也就是理念的变化。对于以往的教育大家在时间上的认知,或许是22岁大学毕业、27岁博士毕业,但是我们整个对于教育的认知要发生变化。新时代的教育,将在时间、空间以及在知识的维度发生变化。时间上的变化指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终身学习的概念。当你走出校园之后,刚才薛院长也提出,他们接受的新员工要在建行再接受两年的培训,说明你在大学学的知识已经不足以胜任你要面临的工作,这才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新的岗位和工作职能,对于一个人而言,你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已经不足以胜任这种新的变化,而且我们还面临更多的被替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替代很多的工作,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发现学习的重要性。

前两天我给同事们推荐了一本书——《要领》。在《要领》的最后部分,关于终身学习有一段精彩描述。这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你依靠什么去因应挑战和变化?只有依靠终身学习——“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所以未来的学习是在时间上重构的,不仅仅是27岁、30岁之前的校园学习,而是你在职业发展阶段不断的学习、不断吸取知识,不断使自己能够胜任一种新的变化。在时间的重构也表现在未来你将在你60岁之后还要去进行学习,能够去适应当我们的生命延长或者我们寿命延长之后你生活所需要的技能。我经常跟我们同事说,未来百岁人生,60岁之后还有40年要生活,大家看看这40年比你工作的时间还要长,这40年你怎么度过,只有依靠学习。

理念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教育在空间上的变化。正如我们今天的论坛,刚才胜利院长说到,我们今天论坛既邀请了学界的代表,又邀请了业界的代表。这是一种混合,但实际上今天论坛有很多的特点,第一是我们邀请的嘉宾既有来自学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有来自教育部的管理者,还有来自业界企业大学的实践者,同时我们今天还采用了这样“线上+线下”混合的会议模式,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看到一种不可能的状态发生了,现在参会的各位嘉宾在全国各地遍布。当时我还和刁老师商量,说今年的时代论坛要放在三亚清华大学数学中心开展,它会受到空间的限制,一个会场也就三、四百人,这已经是非常大规模的会议了,但是我想今天的规模是继教学院举办论坛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5000多人在线参加(注:最终统计数据,与会人数过万人)。这是空间上的重构,也就是说,教育将不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进行,我们可以在你的课厅、你的卧室、你的办公室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把教室分布在全国各个家庭、各个地点,不用再受到空间的约束、空间的制约。

第三方面教育的理念要发生变化是什么?一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的塑造,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到底看重哪一样?未来的教育,知识的传授将不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价值塑造!基于这点我跟同事们讲,未来继续教育要进行混合式改革,为什么呢?将一些知识传授的内容,通过线上的方式、在线教学的方式提供给大家,而到线下之后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讨论,更多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未来的教育将不再简简单单去讲这个东西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去讨论为什么、好不好等价值层面的问题。在理念变化层面,我们要更多地思考新时代的教育在时间、空间、知识传授方面的变化。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这种挑战来源于一些变化。

三、新时代的新机遇

当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到来之时,很多人跟我最初一样,有些慌张、有些焦虑,我们的教学怎么开展?我们未来的工作如何开展?但是到了今天,我想清华的继续教育,如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一样,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一份亮丽的答卷。大家说危机,我看到的更多是机。这种机遇的产生,我结合这段时间以来的几件事情跟大家分享,看看新机遇在哪里。

幻灯片6.jpg

大家看到三张图片,第一张是清华终身学习的在线课堂,是我们去年9月9号在清华大学开学之日推出的这样一个小程序,清华终身学习小程序累计访问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次,我们累计播放量超过210万人次,特别是疫情暴发初期,我们适时推出了防疫相关的短视频,对于各位终身学习者来讲,当你拿起手机的时候不再是随意地跟朋友聊天、翻朋友圈,而是从手机这个屏幕端获取你有用的信息、有用的知识的时候,它的价值就在那里。

第二张图片是我们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这也是我们在疫情中后期,4月份开始推出的相应的公益类项目,我们现在已经举办12讲,超过50万人次进行了在线学习。50万人次是什么概念?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35年来培养了一共400多万人次,但是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通过云课堂就有50万人次以上的学员通过这样的渠道,能够去获取清华的知识、分享清华教授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完成了150多门次近600学时的直播教学,6万人次参与。什么是直播教学?一堂课、一堂课的在线上“面对面”的同步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在疫情期间能够坚持开展继教学院的教学活动,这个方面我非常自豪,我想我们在全国的继教学院肯定是引领的。

另外一个数据,我们相关项目在这个疫情期间,也如期的开展,包括孤独症康复师的项目、“中非e论坛”等。“中非e论坛”是针对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家开展的项目,他们身处非洲,我们通过这样在线教学的方式,助力于他们走出去、助力他们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去,这个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他们在非洲,我们在北京,我们在清华,如何能够使这样的学习发生呢?现在学习已经发生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在线教学的魅力。这是我们第二张图片所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

第三张图片是什么?是我们继教学院的在线学习平台。这是在线教育2.0版本,刚才大家看到终身学习小程序、学习云课堂,这是在线教学3.0的版本,就是在线实时的直播课。通过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在线学习平台,我们推出了几个项目。首先跟大家报告的是,我们推出的“最美逆行者的终身学习计划”,向所有参加到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帐号,能够让他们通过这样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获得清华的学习和课程。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纷纷收到各地卫健委、医院给我们寄来的感谢信等等,昨天我的一个同事给我分享了火箭军日报刊登的他们的医务工作者参与到我们“最美逆行者”学习计划的新闻报道。目前参与人数超过4万人,这个是我们作为继续教育工作者,能够实实在在为这些“最美逆行者”服务,提供终身学习的这样一个具体的行动。同时我们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我们能够参与到这样一种全民抗疫战争中去,作出我们继教人的贡献。

在疫情初期,我们及时推出了心理类的调试课程,目前300多个班近8万人参加学习。疫情发生初期,很多人有焦虑,有各种心理不适,我们推出这样的课程去缓解、帮助所有的学习者。在这样的平台下面,我们也开展混合式的在线教学项目,目前已经有超过万人、超过一百多个项目在进行中。

我通过这样三张图片、三种方式跟大家介绍,新的时代给我们继续教育、给我们继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不要仅仅看到这样一场新冠肺炎给大家带来的冲击,我们更要看到新冠疫情给大家带来的机遇,给继续教育带来创造的一些好的实践。我们的同事在整个疫情期间基本没有休息,有的同事跟我讲更忙了,为什么?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数字化转型应对学习者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学习适应和满足这些新的要求。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我能够很好地或者很自信地告诉各位与会专家、与会学者、与会学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依旧会引领继续教育的发展,去适应数字化转型,我们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也希望各位学员、各个学员单位,能够和我们一起来迎接数字时代的继续教育。

四、新时代的新征程

回顾35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着辉煌的历程,我们是全国第一家教育部批准的继教学院。为什么5月16日是继教学院的院庆日?回溯历史,是1985年5月16日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批准了继教学院的成立。批文,也就是出生证是5月16日,这天非常好,我们作为第一家继教学院,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很多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想清华的继教学院在过去35年里,和清华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的地位是相匹配的,但是我们也有压力,压力在哪里?清华新百年的发展目标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我一直在和我的同事说,我们继续教育能不能有这样的担当使命,和学校同步伐,我们也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前列。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作为学院的使命和担当,我们也将在这种使命和担当下不断推进继教学院的发展。

幻灯片7.jpg

新的征程是什么?我们要回归教育。以前一讲到继教学院第一个印象就是培训,我跟我的同事说,我们做的不是培训,我们做的是育人,我们从事的是教育领域、教育事业中的一个环节。当把继续教育拉回到教育这个视野中,你就会看到,我们要让我们的学员来到继教学院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能够让学习成为每个人快乐的事情,我们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身。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一听说你是继教的院长,就会问到你们今年收入多少、利润多少?这个已经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所以,今天我也想跟大家分享,继教学院作为清华大学一个承担非学历、非学位教育的主力军,我们将坚守教育初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创新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将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面授方式,去主动拥抱改革、拥抱未来,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刚才董坤磊院长讲了很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大家去网上一搜大部分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全国第一家提出数字化转型的继教学院,当然这样的转型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和我的同仁在思考、在实践,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所以刚才我一再强调,我希望我们的学员、学员单位能够和我们一起迎接这样的数字化转型,“教”与“学”是双方的,不仅仅是教的方面转型,而学的方面也要一同转型。我们一定要共同理解和践行这样的转型,转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带来我们新的发展和新的成绩。所以我说最终我们新时代的新征程,就是要把继教学院建设成数字时代的终身教育基地,去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出我们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与会嘉宾,今天来跟我们共同分享这样一个幸福的时刻,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学习的方式来庆祝学院建立35周年,也是我们回归教育的具体做法,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记育人使命,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和大家一道来见证、来推动、来实现数字时代的终身教育。最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在数字时代继续实现引领,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继教学院。

“继教三五载,奋进新时代”,谢谢大家!

幻灯片8.jpg


文字整理、审核:胡晓燕

排版: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