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龚克谈“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工程师的责任与能力”
2020.05.29

5月27日晚,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第14讲暨“继教学院建院35周年系列活动之云课堂”第4讲在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一层终身学习教室举行。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克应邀作题为“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工程师的责任和能力”的专题讲座。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孙禺,继教学院院长刘震和副院长郭钊、李越到场参加。1.6万余名学员通过雨课堂、继教学院官方微博“清华终身学习”、学堂在线等平台在线收看。本次讲座的举办,标志着学院“建院35周年系列活动之云课堂”全部四讲正式收官。

龚克(前排右)、王孙禺(前排左)、郭钊(第二排右)、李越(第二排左)与学院直播团队合影.jpeg

龚克(前排右)、王孙禺(前排左)、郭钊(第二排右)、李越(第二排左)与学院直播团队合影

龚克首先提出了“工程是什么”“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等问题。他从世界工程日谈起,说明了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030年的17个目标等问题,最终强调了工程师的责任与能力。

龚克作专题讲座.jpeg

龚克作专题讲座

  世界工程日

2019年11月,UNESCO第40届全体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4日设立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工程日”,以彰显工程对人类发展的重大作用,普及工程知识和促进工程能力建设,推动工程更好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可持续发展

龚克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的缘起和历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工业化以来,能源与资源消耗量激增,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激增,引发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危机,从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到1992年全球环境和发展大会,到201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人类社会逐步形成了对可持续发展共识和愿景,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应珍惜人类共有的资源环境,有偿地向大自然索取。由此,应该变革现有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人类之间的和平共处。

2030年的目标体系

2030年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兼顾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目标、具体目标和测度指标三个层次,贯彻了“人、地球、繁荣、和平、合作”五项原则。中国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积极推动者,要把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各国都从中受益,实现共同发展。

实现加速转型恢复

COVID-19大流行病对所有17个目标造成了严重影响,危及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但也使得这些目标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因此,今后必须尽可能保护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争取从COVID-19中实现真正具有变革性的复苏。

工程师责任与能力

龚克认为,工程师尤其是当代工程师的责任是推动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工程教育和工程继续教育来说,要提升工程师履行职责、实现价值的能力,其中包括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知能力与实施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实践能力,运用新技术和跨专业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提升工程师履行工程伦理的操守。工程伦理的基础是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工程伦理的原则是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包括维护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工程伦理的原则是一致的。

继教学院教育培训中心项目主任黄蕾主持活动.jpeg

继教学院教育培训中心项目主任黄蕾主持活动

 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自2020年3月25日以来,已成功举办14场线上讲座,吸引了近60万人次参与在线学习。5月共开设4讲,作为学院建院3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合办,邀请各领域优秀学者,以直播讲座的形式,分享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继续工程教育发展的思考。6月起,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将进入常态化播出,每月开设2讲,时间为每月第二、第四周的周三晚间19:30-21:00,从政府、企业、社会等不同视角全方位聚焦产业发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科技驱动等前沿方向;同时把面向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的直播课程纳入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振兴”系列专题课程,通过卫星和雨课堂同步直播,部分课程将通过雨课堂面向社会开放。

 供稿:综合办公室

图片素材提供:孙茗、付浩然

撰稿、排版:高一品

编辑:胡晓燕

审核:龚克、孙茗、胡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