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营(洛阳第44期中青班学员 )
2014.11.21

     

   荷 塘 秋 月 夜

慢慢地,慢慢地,梦中的清华荷塘,我终于来了。

三十年前,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为我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清华之梦。几番寒窗苦读,又经历了千军万马的高考征战,最后仍未能步入清华的大门。医学院毕业后,踏入社会,成家立业,忙忙碌碌,梦想越远越淡,最终消散。但梦里的荷塘情结,却一直埋在心里,活在梦里。前几年,又把美好的愿景赋予孩子,结果仍未能实现。北京这个地方,隔几年总要出差来往几次,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始终未能一睹荷塘的秀颜。

就这样,一晃三十年过去,几乎断了这份念想!

朱老夫子,你不会责怪我吧?

机会终于来了,洛阳市党校安排了一次到清华大学异地教学的机会。在今岁深秋,APEC会议召开之际,命运与缘分终于让我走进了清华大学的校园。

深秋的北京,阳光灿烂的午后,碧空如洗,蓝天如镜,人们称之为“APEC蓝”。校园内最耀眼的是,一排排金黄金黄的银杏树,仰望灿若金塔,俯视遍地金毯,醉得令人发晕。

办好手续,安置停当,就匆匆奔出公寓,一路打听着向荷塘走来。朱自清老先生早已化成了雕塑,在等着我们。他是那么地从容镇定,又带着一丝忧伤。他俯视着荷塘,好像在说:来吧,这就是清华荷塘,但要等到天黑月圆之后,你才能感受到荷塘的韵味。

转了几圈,天渐渐黑了下来,一轮圆月爬上了天空。仿佛都是安排好的,托朱老爷子的福,今天碰巧就是一个月圆之夜啊。

塘边的行人渐渐少了,北京的秋夜有点清冷,不远处的工字厅传来了悠扬的豫剧唱腔,使我倍感亲切。湖边的灯亮起来了,暗暗的,有点羞怯,似乎有意要把这夜色让与了月光。我伫立在岸边,静观这荷塘,品着这月色的夜。深秋的荷塘,荷叶枯萎,或漂浮在水面,或垂挂在叶梗上。但大部分的叶梗已没了荷叶,采过莲蓬的梗,光光地直立着,在月光的映照下,像插着无数支的香。月光静静地,洒洒地,淡淡的,白茫茫的,像香头上漂浮的烟。我知道,那是荷花之魂,又是朱老先生凛凜正气和不屈的民族之灵。

顺着湖边的小路漫步,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虽没有梵阿铃的嫚妙缠绵,却也如鹂鸟般的清脆婉啭。池塘上飘满了树叶和水草,虽鲜能见水,却能感受到水面下的暗波涌动。池塘的四周是一圈垂柳,叶子还没有落,像舞女的长发,随着风婀娜地飘舞着,一次次拂过圆月的脸,使月儿更加明亮皎洁。没有一丝云,天空像玻璃一般的净,使我恍恍然,忘了月儿是在天上,还是在水里。

哦,怎么还有另一个月亮呢?

向不远处望去,一座半圆的汉白玉石拱桥,横跨在芦苇从中,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蚕丝般的柔光。荻花随着风轻轻地飘动,像淡淡的浮云,那汉白玉石拱桥,还真像一轮半藏在云朵上的大月亮呢。

疾步走过去,站在桥上,俯视整个荷塘:没有蛙声,没有蝉鸣,没有了如少女绿裙的荷叶,没有了娇艳欲滴的荷花,没有了亭亭玉立的莲蓬。一阵风吹过,我打了个寒噤,猛然醒悟:后天就要立冬了,荷儿早已卸去了夏日的盛装,化作了一串串洁白的莲藕,深藏在池塘下的泥土中,丝丝连连,虚空守节,静若处之,蓄势待发。她们并没有枯萎,她们是在静静地等待着寒冬过后的那一缕春风啊!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缘易失,志情不移。这清华园的荷塘啊!虽历经风雨,四季变化,开了谢,谢了开;绿了萎,萎了绿;艳了淡,淡了艳;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每一季都变化出不同的风景,展现出不同的韵味。然荷的濯污泥而不然的气节不变,月色恋荷的皎洁未变。正如朱自清老先生,虽然已逝去半个多世纪了,他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气节依然照耀在我们的心里,宛如那圆圆的月亮,距离我们虽然遥远,但他的光却能抚摸到我们的肌肤,净化到我们的心灵。

夜已经深了,我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的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水木清华。朱老先生的雕像依然在静静的坐着,他俯视着荷塘,沐浴在月色中,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在深沉地思考着什么。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一步一回头,悄悄地告别了荷塘。

再见了,荷塘!选择一个夏日的月夜,我还会再来的!

 (中南中心 吕迎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