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继续教育的中坚力量
2014.05.16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年第3期   作者:北京报道/本刊记者 吕瑶 

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校,理应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核心力量。而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是在实践中培育了这样一批继续教育的中坚力量。

2011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是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批准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之一,由清华大学牵头,50所高校参加。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各项目学校以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为中心,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取得一定进展和成就。据统计,48所示范基地高校(清华大学和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无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在读人数124.7533万人,毕业人数36.1911万人;50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面授81.6909万人,远程培训197.9875万人(其中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124万人次)。

在中国经济转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从农民工到企事业单位领导,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以适应工作乃至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我国人民进行终身学习、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正在迅速高涨,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参与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院校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依托高校师资优势、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等综合优势和行业、区域等优势,系统思考,科学规划,面向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地区和特定人群,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例如西藏大学与地市合作,在拉萨、昌都、日喀则、阿里、山南、林芝等地区分别成立了西藏大学继续教育中心,从而基本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自治区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携手上海交大、宁夏大学,以移动学习技术为依托,共同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设和集成了面向西藏的多模式、多渠道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移动学习服务中心”,2011年以来,已在西藏自治区拉萨、林芝、阿里等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银川等地设立9个“移动学习服务中心”,2012年以来,合作共建适合当地农牧民、教师、干部、边防等需要的7大类100余门培训课程。

湖北大学利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这一重要契机,与武汉市武昌区签约共建“读书之城”,齐心打造学习型社区,通过图书馆开放进街道、“爱心书屋”送给第一线的劳动者、“居民书屋”进社区、“居民大课堂”、“书香琴韵”大讲堂等形式,向武昌区的学生与居民开放湖北大学教育培训资源,为武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此外,还建立了湖北大学终身学习网,专门开辟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专栏,包含有10000门课程或专题,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充分享受高校的教育资源。

总结各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经验,我们发现通过“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50所成员高校中已经形成一支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的继续教育中坚力量。在许多高校中,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成为高校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四大功能的重要途径。成员单位已基本形成共识,高校只有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才能使继续教育发展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始终以质量为生命线,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适应人才发展规律,不断改革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才能健康持续地得到发展;只有遵循继续教育发展规律,创新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不断丰富扩大资源、完善继续教育办学和服务体系;只有不断追踪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才能大幅度大面积提升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和综合效益,扩大继续教育服务面和受益面。

继续教育摆脱边缘地位,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打造高校继续教育的核心价值

——专访“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课题组组长、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刁庆军 

示范基地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记者由清华大学牵头,50所高校参加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从2011年5月启动以来,共取得了哪些进展和突破?您作为总课题组组长有哪些感触?

刁庆军第一个感触是教育部决定做这个项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以前高校继续教育虽然也在做,但都是在大环境下,顺其自然地发生发展,没有深入地研究,也没有发展规划。示范基地这个课题,实际带有一种顶层设计和顶层思考的意义,挑选出来的高校都是在继续教育领域有一定基础的高校,教育部希望通过示范基地这项任务,使参与高校意识加强,多一些思考。所以我们在课题立项的时候提了四个研究和实践方向第一,研究内在的体制机制。对一个组织或者一个生命体来讲,把内在的结构调整好,才能使肌体有能力应对外在环境的变化。第二,探讨与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即向外发展模式。第三,研究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特点,提高教学服务针对性,包括服务模式,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师资聘请,考核手段等等,即继续教育的办学规律。第四,研究如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支持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冲击非常明显,冲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网上商城出现,大家购物就不再只是逛商店了,网上大部分东西都可以买。学习也是这样,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现在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知识更新更快了,有了新技术支撑,终身学习实际上已经成为人生需要,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现实确实是这样。学习已经是每个人的客观需要,但又不可能总回学校去学,因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大家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这就是要探讨的技术支持模式。我们提出来这几个研究方向,目的是希望能够把现在的实践活动加以总结、概括和提炼,提炼出来的经验性的东西供大家分享,并指导以后的实践活动,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意义重大,具有战略意义。

               151.jpg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刁庆军

记者八个小组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请您分别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

刁庆军:2011年6月,我们组建了总课题组,并先后召开了三次专家研讨会,成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并根据项目学校的地域或行业特征,成立了北京及北方地区院校组、东部地区院校组、中部地区院校组、西部地区院校组、行业院校组、师范院校组、医学院校组、专科院校组等八个子课题组。各项目学校也纷纷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课题组等,健全项目实施组织机构,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通过多次研讨会交流,我们相互学习了很多东西,大家的交流不是泛泛的,而是真正拿出经典案例,拿出经验,拿出问题来进行分享和讨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交流学习,共同研讨的平台,推出了很多新的理念,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就,对大家都有启发。比如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参与课题前我们一点儿都不了解他们,总觉得高校与高职差异很大,通过接触我们受到了震撼,我觉得在继续教育理念上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有点儿像后队变前队。以前高等教育按照科研和学术排名,清华北大肯定是最高学府,然后“985”、“211”,一直排到高职,现在,在继续教育理念上高职可能比我们还新,在实践上比我们还贴近行业实际需求,许多特色、亮点、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一个行业,有80多万员工在网上实名注册学习,最高峰的时候有十几万人同时在线学习,他们有学历教育、在线培训、面授培训,有500门课程,他们的教学服务是实实在在的、持续的服务,与行业结合得非常紧密。当年邮政和电信分家的时候,技术人才和高级人才大多数都去了电信,开发手机,或者是新业务,但是现在邮政集团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在电信集团之前,在邮政集团业务转型过程中,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培训帮助和辅助了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实际上这正是我们高校继续教育的目标。现在高校继续教育内容还只停留在比较宏观的,通用的,或者证书之类的培训上,很少有这种与行业深度结合的项目。清华大学曾有类似的项目,如针对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探索并完成了“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的教学体系与实施办法设计,对一线的班组长提供培训服务。近4年来,先后为107家中央企业的近4000个下属单位委托培养了58000多名班组长。现在一年有15000人在线培训。有人可能认为清华是最高学府,是为未来培养科学家的高校,其实现在我们通过继续教育课程为一线职工做服务,我觉得这就是在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教育功能的延伸。

 

高校继续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对社会输出智力

记者:继续教育边缘化说由来已久,您作为多年从事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从您的角度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为继续教育的边缘化状况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刁庆军:其实我们应该看得更远一点儿,我觉得继续教育不会边缘化,而是越来越向核心发展,所谓向核心发展并不是要取代什么,而是说它在高校核心价值上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多。

高校的核心价值是培养人才,过去培养人才的具体落脚点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上,占了99%的份额,学生的年龄段在18~28岁,随着社会需求和技术手段的发展,现在继续教育同样也起到了培养人才的作用,学员的年龄段也扩展到终身,大学覆盖的服务领域在扩展,所以继续教育首先是大学办学职能的一个延伸和拓宽。第二,继续教育体现了大学的办学能力。继续教育必须有为一线服务的思想、理念和能力,针对不同需求,设计课程,组织师资,及时、有效地提供社会、行业、企业所需的教育内容。第三,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一个为社会输出智能、智力,给人“充电”,给机构提供智力服务的有组织的机构。以上三点是我的总结,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项目中,我们对它的深层次作用、职能和定位进行了思考,看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发现了最核心的价值。继续教育在高校里不应该是一个“三产”的概念,不应以营利为目的,明确定位,做好工作,自然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除了具体的数字,您认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还取得了哪些成绩?

刁庆军:我觉得还有两个成绩很重要,就是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推动下,我们搭建了两个联盟——即“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和“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继续教育城市联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与企业密切结合,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服务。为城市服务,可以搭建三个服务平台,一是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二是专家学者智力咨询服务平台,三是校友资源投资发展平台。为企业服务,我们应该学习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例子,为整个行业人才战略服务。我们要研究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根据标准设计出切合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有效的课程与师资,对课程、师资及学习效果进行认证。现在企业普遍感到高校合格的毕业生不是合格的就业者,这是一个现实的状态,通过“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我们希望能够填补这个鸿沟。

 

示范基地建设需要教育部持续的支持

记者项目在推进当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今后如何解决?

刁庆军:困难主要来自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目前大家对继续教育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没有达成统一明确的认识,继续教育在各自学校里所处的地位不一样,领导的理解重视程度不一样,方方面面的人才储备不一样,各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阶段也不一样。

还有一个困难是有些学校太看重经济利益驱动,比较功利,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越追求功利口碑越不好,口碑不好就不能持续发展,最后还是得不到利。50个基地建设其实是希望带领大家,通过继续教育基地的实践,谋划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或者正能量。

记者:项目何时结题?结题以后,相关实践和探索应如何继续,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刁庆军:项目争取在今年下半年到年底前结题。我感觉,结题以后示范基地高校这个圈也不会散,大家更愿意绑在一起做事情,联起手来搭建这个平台,互相之间交流学习继续往前走,引领示范。教育部也希望示范基地范围越来越扩大,教育部将会批准更多的示范基地学校,确立更多的示范基地。课题还有一个任务是研究示范基地的标准,这是衡量高校继续教育成熟度的一个标志。我们希望确立标准以后能够使大家按照标准谋划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成熟成长,达到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

我们希望,教育部能够给予持续的支持、关注和参与,包括政策支持,研究上的支持,甚至经费上的支持,给予适当的指导,使示范基地成为一个核心,带领高校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在大的培训行业里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子课题组组长

谈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和经验

北京及北方地区院校组组长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梅文博

               梅文博.jpg  

本小组的经验和实践亮点高等学校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开展以来,北京及北方院校组积极组织,项目进展顺利,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清华大学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技术手段,面向党政干部开展的能力建设培训、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的实战型培训等;北京大学以“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培训的战略转移;中国传媒大学与国家广电总局合作建设了“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培训”、“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发展工程”项目,在推动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方面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的国防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军工企业科研能力、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开展继续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他几所高校的研究也各具特色。

东部地区院校组组长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副处长祝怀新

               祝怀新.jpg  

作为东部地区院校组长单位,浙江大学积极引导、组织项目研究,与其他六所院校探讨发展思路,交流发展经验,互相借鉴学习,共同为探索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与机制,在继续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 

①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各高校均设立了“教育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和人事倾斜政策,以促进本校继续教育更快更强更好地发展。

②发挥区域优势开展继续教育。依托长三角经济优势,培养大批高层次民营企业管理人才,并以此为优势辐射全国。融区域培训优势于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尝试东西部政企互动培训模式。浙江大学继续教育依托学科综合与产学研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达的优势,结合浙商特点,创造了“东西部互动”和“校地合作”的大平台,培训项目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建设、金融资本运作及融入国际市场等特点,为国内各企业管理者提供企业个案分析和经验借鉴,突显区域特色与优势。苏州大学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团长的百人讲师团,提出“立足苏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办学方针。

③创建有特色的示范性培训项目。本组充分发挥专业与行业优势,大力开展行业管理者、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形成鲜明特色。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成功举办10余期西部地区地市财政局长培训班,并受财政部委托举办了20期的英语强化培训班,实现了财经专业人才向财经外交人才、财经复合人才转变的培训目标。河海大学水利站长、水文站长等8个基层水利岗位的培训方案取得相当成效;江南大学与轻工总会签订了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全方位合作协议;山东财经学院将继续教育工作与培训单位年度培训任务相结合,与山东省财政厅、税务局、银行等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④大力发展基地建设。在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东部地区院校组各高校均建立了各类专业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共建立近20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宁波大学建立女干部培训与妇女素养教育基地等;苏州大学与各省市党校联合建立党校干部培训基地。

⑤探索在线培训模式。本组积极探索在线培训模式,浙江大学启动公共在线培训平台项目;河海大学初步建成基于“云服务”水利行业培训平台;江南大学搭建继续教育基地远程开放办学与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大学投入 1000万元用于“示范基地”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上海财经大学远程教育在线培训业务正式启动;山东财政学院自主研发了网上继续教育平台,已培训30余万人。

⑥注重科研创新。2012年初浙江大学共设立23项继续教育研究课题,投入 17万元;宁波大学建立了理论研究与基地建设实践的双向互动互进机制,坚持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部地区院校组组长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国安

                   张国安.jpg 

中部地区院校组的主要经验①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推动项目建设与实施。项目启动以来,各成员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工作。②强化项目管理,加强信息交流。各成员单位对示范基地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交流,汇总到组长单位。③发挥学校特色,面向行业、企业办学,实行产教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各成员单位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适应行业、企业需求,通过产学研对接,校企合作等途径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实践亮点:

华中科技大学①坚持“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在注重挖掘学历教育服务深度的同时,加大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力度。②搭建继续教育云服务平台,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平台以优质资源库共建共享为中心,建设“湖北省终身学习网”。③实施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学校和湖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实施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项目。④形成标准化的教育培训流程,构建了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打造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和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服务文化。⑤实现全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促进非学历教育培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①在行业层面上,加强与行业在人事、组织机构方面的合作,校长担任行业协会的副会长、成立了继续教育协调机构。②在机制层面上,通过与企业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实行“会员制”的运行机制,把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③在培养模式上,采取“订单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方面充分体现“学工结合”的特点。

西部地区院校组组长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冉蜀阳

               冉蜀阳.jpg  

中国西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也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按照总课题要求,结合四川大学的办学优势和区位优势,我们将基地建设项目落实到“四川省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上来,并且联合西藏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优势和特色。 

例如新疆大学将课题任务进行了分解,成立了“新疆大学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学院四位领导分别担任一个组的负责人,同时面向全校组织以“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新疆大学与中泰化学合作共同创建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新疆大学自2011年3月起针对全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开展汉语、维语“双语培训”,该项目得到了自治区组织部、司法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西北大学与陕西省内16所高校联合签署了《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院校公约》,为构建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成才的“立交桥”奠定了基础。西北大学与国家和部分省市县的党政机关、多个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培训合作关系。

西南科技大学决定以“建材、农业、国防军工”等行业为重点培训领域,以水泥生产、矿产开发、环境保护、经济管理等为主的重点培训方向。

四川大学的远程与继续教育一直坚持两个定位,一是“高端定位”,二是“西部定位”,学校获批成立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和申报“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基地”、“西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基地”。

行业院校组组长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傅传亮

               傅传亮.jpg  

行业院校组高校在实际办学和项目试点过程中,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①合作模式由“短期项目合作”向“长效战略合作”转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转变以往与企业以“短期项目合作”为主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与企业建立长效战略合作模式,围绕企业人才培养规划,校企合作统筹规划并实施企业人才培养;与东营市共建“黄河三角洲高级人才培训中心”,采取理事会的管理运作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施的长效运行机制。

②培训方式由“适应企业需求”向“引导企业需求”转变。在校企长效战略合作基础上,实施“诊断咨询式培训”,探索出“企业培训专题研究+顾问式企业培训指导+培训项目承接”培训方式,实现了“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对接行业、地方发展战略,项目开发对接企业发展需求,课程建设对接岗位标准,教学组织对接生产实际,有效提升了办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③培训手段由“单一面授”向“数字化学习”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继续教育远程办学与服务体,提供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成了中国能源教育网,构建面向能源行业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依托公安专网,服务“数字化警察”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建设“农家E学堂”数字化服务平台,服务农村基层的终身学习建设。

④合作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共赢化转变。注重办学服务机构间的合作,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了共赢发展。北京邮电大学拟建设融合信息通信行业高等学校、企业大学和社会培训机构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信息产业终身教育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成立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致力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师范院校组组长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程思岳

               程思岳.jpg  

师范院校组的经验和实践亮点本组共有5所师范类院校,按规划共要举行五场的小组内部研讨,现在已经完成三场研讨,每一次小组研讨大家都感到特别有收获,因为同是师范类本科院校,容易交流,撞击力特别强,有共性但又各具特色。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对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评价体系略长一筹;上海师范大学对“社区继续教育”开展的比较好;华南师范大学在开展继续教育外部环境、资源共享上下足了功夫;广西师范大学能利用“区位”优势,把继续教育工作做到东盟去了;而我校则在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实践工作做得比较多一些。在继续教育的办学道路上,本组各成员单位,都能做到“借机规范、借势发力”,本组在重视经验交流,案例展示,理论研讨等工作的基础上,已经策划建立了一个常效交流机制,形成QQ群和内部简报。为了互通有无,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我们已经在第三次小组研讨会上定下,今后各成员单位按相关标准每年各提供一门不少于10个学时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用于内部交换。 

医学院校组组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献平

                     李献平.jpg 

参与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4所医学院校,按照总课题组要求,明确医学院校组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及  工作重点。各校开展的工作包括

北京中医药大学1、广泛开展中医药远程与继续教育研究工作。学校积极探索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2、积极构建继续教育优秀品牌项目。(1)中医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学校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合作,开展针对社区中医师的专项培训,截至2012年底,学校已完成3000余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转岗培训任务。(2)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项目。2012年起,学校开始参与北京市第三批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创新提出“团队互助、模块教学、跟踪评估”的培养模式,开展中医药高级人才培训工作。(3)农村中医药学历教育试点项目。学校参与湖南农村中医药学历教育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底,农村中医药学历教育项目共计招收学员332名,为提高农村中医药人员理论与临床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校大力推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共投入200余万元,设立继续教育基地研究子课题13项。加强继续教育项目开发,研究探讨医学及相关专业人员的毕业后教育。

首都医科大学学校以校长基金项目为依托,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将优质教育资源用于继续教育培训,开放国家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学校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内涵建设,建立数字图像教学资源库,8个机能虚拟实验室,编写了《中国基层医生培训系列教材》,制作了17门与文字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626健康网,搭建全民健康教育平台。

专科院校组组长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田克美

                     田克美.jpg 

目前大家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和研究程度前所未有,但不可否认,距真正的客观价值和规律还有很大的距离。首先是对继续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还没有权威与普遍的认知,这里包括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特别是高等院校;二是有关继续教育的机制体制和科学体系亟待完善;三是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成功实践缺乏典型成果和较大影响力。 

两年来,作为全国50所示范基地的8所高职高专院校,形成了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是建立岗位化教育驱动模式,打通企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了基于岗位要求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他们围绕服务对象岗位群,建立了以“岗位标准+成长阶梯+课程体系”为核心框架的岗位培训体系,有机地链接了行业培训、考核、认证、使用、激励相结合的一体化驱动机制。

二是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支撑,创新了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搭建了西部智力扶贫、援外培训、职教师资培训、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构建物联网职业教育集团,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

三是制定学分标准和学分转移制度,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教育模式的发展。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为员工搭建了继续教育的“立交桥”。他们积级探索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间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学分累积转换制度,实现了中高职继续教育对接,有效提升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