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与出路
2012.12.10

来源: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作者:蒋开球

 

     【摘要】国内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校品牌就是继续教育的品牌、普通本科教育的办学优势就是继续教育的办学优势、继续教育规模做大了鱿是继续教育工作做好了和继续教育项目多就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禽求等误区。要消除这些认识误区,市场化、特色化和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科学发展;市场化;特色化;国际化

 

     由于办学理念等原因,国内大多研究型大学只把经济指标当做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一味地通过扩大办学规模来为学校带来可观的财务收人。现实告诉我们,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规模这几年的增长更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市场的紧缺而不是我们的市场能力。到了今天,外部市场不再增长,招生形势的严峻程度和竞争程度几乎是突如其来、前所未有。但研究型大学因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其继续教育相比其他普通高校而言依然有着不逊的业绩,于是继续教育工作者常常因此而沾沾自喜,在办学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这显然不利于其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

     ()学校品牌就是继续教育的品牌

     研究型大学普遍办学历史悠久,社会贡献大,社会认可度高,其办学理念、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学术声誉等综合指标在国内大学名列前茅。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研究型大学依然坚持为社会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和强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吸引和招收最优秀学生,聘任和留住最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通过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塑造高等教育的品牌。纵观研究型大学,因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几乎都是建校不久就开始兴办继续教育,为提高广大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型大学往往只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职能,只将政府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到正规的普通高等教育,轻视通过继续教育来扩展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在继续教育办学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和深化继续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其办学潜力和办学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难以及时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国内继续教育供给方式的日趋多元和人们对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选择性的日臻增加,继续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1]。当前,研究型大学为进一步推进继续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正在不断强化继续教育的品牌意识。然而,由于办学理念的差异和办学体制的原因,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市场意识,具有示范性良好、感召力巨大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继续教育品牌屈指可数。在推广继续教育产品和项目时,研究型大学过多地强调学校品牌为学习者带来的光环效应,而罕有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精心打造继续教育的品牌,忽视继续教育品牌为学习者个人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带来的顾客价值和为学校发展带来的价值增值。

     ()普通本科教育办学优势继续教育即办学优势

     普通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和发展基石。本科毕业生是反映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也是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因此,研究型大学突出强调本科教育的战略地位,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该校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通常按照教育、教学内容的学科结构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普遍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学研产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学术型、理论型、研究型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由于历史的遗留,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缺少应对现实变化的准备,发展定位模糊,人才培养一直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无法满足不同学习者方便灵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市场变革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多元期望。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业务部门创新力不足,专业设置理论型、学术型居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虽经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但委员会成员多由各专业学院的主管教学院长组成,对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对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并不一定有深人、详尽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导致教学内容通常过于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新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也并不一定适合成人学习的特性和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继续教育表现出对普通高等教育的亦步亦趋、简单模仿,对自身的办学实力、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形式、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缺乏反思,常常拿普通本科教育的学科、师资、教学保障等优势来说事,终将导致通过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课时,降低考试要求的普遍做法来保证学生的毕业率。显然,这严重违背了继续教育的办学初衷。

     ()继续教育规模做大了就是继续教育工作做好了

     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向社会敞开“高深学问”的大门,最大限度地承担着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的重任,社会各界人士原则上可以没有年龄、性别和学历的限制,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化的培训项目享受到优质的教学和研究资源。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把学历教育作为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研究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尽管会受到教育部指标的限制,但各校都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额外增加招生指标。网络教育出现后,由于这种教育形式没有招生指标的限制,各校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在省内外设立学习中心,常年常态地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目前,众多研究型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都办得红红火火,为高校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继续教育俨然成为学校的“菜篮子工程”。

     随着招生形势的日益严峻,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研究型大学片面地依靠品牌运作,过度地依赖市场行为,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直接后果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质量历来都是研究型大学的生命线,一味强调数量增长的继续教育发展观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研究型大学校内外合作办学机构(单位)分布广泛,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办学条件良芬不齐,加上利益驱动、急功近利,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处理认识不够到位,为了办学规模、追求效益牺牲学校品牌和教学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加强了对考风考纪的规范与整改乃至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评估,但现实中依然缺乏一套相对规范、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来规范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对长年招生业绩不佳的合作办学机构无法引人进出机制,对校内外办学机构招生、收费、教学管理和监督,以及各类办学协议合同难以规范执行[2]。研究型大学还不具备大规模作战的系统能力,当前有限的师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心态难以形成高效的服务运作模式,业务部门处在“职业舒适”地带享受着眼前的种种现实利益,缺乏创业的激情,缺少优秀管理者的素质,更是无力思考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

     ()继续教育项目多就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由于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它比普通高等教育更接近社会现实,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更迅速、更明显。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往往不管是否具备条件,凭借其学科优势和品牌力量,通常都设有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几种学历教育形式,都一窝蜂大量发展市场急需专业。只要查阅一下各校的招生网页便可发现,计算机应用、会计学、英语等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文史类的专业多,理工类的专业少,结果造成千校一面,毫无特色。研究型大学由于把精力基本上都投在了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上,几乎无暇顾及继续教育的发展,学校很少真正地去考虑它所提供的继续教育服务质量,也不会考虑它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如何去迎合社会的需求。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数量虽然较多,但与课程安排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学习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学而无用的教育教学不能为学习者提供职业发展急需的新知识和新思路,难以增强学习者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普教化,与成人的学习特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传统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很难适应今天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对于非学历教育,研究型大学则放在继续教育全部工作的相对次要位置,既未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也未进行必要的发展规划。各校虽有一定的整体办学思路,但缺乏有效的项目策划和市场开拓能力;项目市场策划人员少,课程项目开发受限;合作项目和合作机会犹存,但缺乏高端自主品牌,为学校增值空间不大。培训品牌和产品供不应求,但有些市场需求又找不到相应的培训项目。另外,市场监管有些混乱,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继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反应滞后,在继续教育战略发展、行业指导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缺乏作为。

     二、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出路

     ()市场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进入了行政主管部门只管人口、学校不愿投入但不希望出事、学生想学但学不到想要的东西等“三难”尴尬境地,究其根源在于只重视了继续教育的教育规律,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经济规律。研究型大学要想在继续教育作出更大作为,必须引人市场运作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寻求发展的动力和生机,从而塑造继续教育品牌。

     1.管理机制市场化。继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在学校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研究型大学一定要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教育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进人继续教育领域,走开放、联合、引进之路,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在继续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招生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合理、更加灵活、更具吸引力的市场分配方案,才能在实际办学中调动各合作办学机构(单位)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市场化。继续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哪些知识与技能,继续教育就要开展哪些知识技能的培训,从而满足各个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改革的方向。研究型大学要将自身定位于服务国家长远需要和全局需要,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中未来有较大社会需求的产业、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以及新兴产业进行预测,在主体价值判断和自主选择基础上前瞻性地考虑学科专业设置。

     3.师资力量市场化。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能不能发展,关键是教学质量保证是不是做得好。世界一流大学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学生和其他本科生、研究生几乎都是一视同仁,把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哈佛大学继续教育80%的任课教师由本校拥有博士学位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整体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教学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们在哈佛拓展学校所教的课程与其在院系所教的具有相同的水准。研究型大学要建立继续教育教师库,坚持教师来源社会化,不仅要聘请校内知名教授、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一流教授担任教师,而且要聘请知名大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员、管理人员、优秀管理研究者、社会著名管理培训师、高级培训师和职业培训师担任教师,甚至还要聘请业内资深操作人员担任教师。市场化的机制让教师们不仅把教学做得更出色,而且让教师们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增强了自信,起到了激励和约束作用,以此推动继续教育走上一条在竞争中抓质量,在市场中谋发展的良性机制轨道。

     4.发展模式市场化。今天,身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身边的学习者及其需求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学习者需求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善变性、体验性等特征。在他们看来,今天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单纯追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其他各种证书了,因为文凭往往只能解决就业门槛问题(由于过度扩张,文凭含金量直线下降,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还不认可)。他们更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考核形式,特别是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提升职业发展竞争力,由此在继续教育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因此,研究型大学要紧贴市场需求,促进传统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融通整合;借助现代远程助学模式,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打破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实行学分互认,构建各类教育互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特色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增强市场细分、谋求更大发展的现实需要

     寻求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是研究型大学合理回应顾客需求差异化、多元化的需要,也是研究型大学集中稀缺教育资源,内涵式创建继续教育品牌的必然。研究型大学实施特色化战略,关键是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择优扶重、突出重点”地发展继续教育,实现“异质生存”,进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1.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特色在于“融人发展促发展”。继续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特别是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和相互适应的,继续教育理应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研究型大学要将继续教育定位于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沟通大学与工业、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研成果的主要平台,推动校内普通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和学科、课程建设的孵化器。由于继续教育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贴近生活,接近社会,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在办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大学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风格、课程设计、制度规范、学术氛围与大学精神,方能个性突出,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吸弓}学员的继续教育优势品牌。

     2.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特色在于发展优势学科。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所在,也就是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在[3]。研究型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数目繁多,但并不是任何学科都居于国内外一流,而往往是在某些学科领域处于国内外最前沿,形成特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应注意选择其优势学科及独特领域,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及独特领域为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作出显著成绩,这是继续教育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研究型大学要对自己有清醒的判断,认清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劣势,依靠自己的优势学科参加市场竞争。学科特色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中最主要、最鲜明的特色标志,也是继续教育增强市场细分、吸引差异顾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同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一样,研究型大学也要建立自己的继续教育学科专业品牌,成为明显区别于他校的继续教育“拳头产品”。那些得益于当年政策倾斜和目标偏重的传统优势学科,应当嫁接新枝,结合社会现实需要进行学科改造和重塑,形成新的继续教育项目增长点。

     3.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特色在于追求卓越。追求高质量的学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做好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永远都是研究型大学的终极目标。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进程中,研究型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追求卓越,不断地在“高原”上建“高峰”。卓越就是做到最好,就是杰出的水平、实力和成就[4]。卓越是研究型大学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标志所在。因此,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规模发展上,一定要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上做到卓越,一定要在培育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学习者的顾客价值方面做到卓越,一定要在担负教育的社会责任、维护学校的品牌价值方面做到卓越。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要敢于超越传统教育藩篱,在办学管理机制、人才培育模式、专业材课程设计、市场营销管理、适应和引领社会市场等方面大胆创新,追求卓越。

     ()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提升竞争能力、拓展办学空间的有效途径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国际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国内研究型大学不是要跟北大、清华竞争,而是竞争对手变成了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客观存在。

     中国加人WTO转眼已经十多年了。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按照WTO的规则要求,尽快走进继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轨道。我国政府将会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教育服务贸易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国际继续教育项目进入国内市场,私人投资继续教育的力度也会不断增大,经济、外贸、法律等领域对精通英语、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1.全力打造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代表继续教育产品背后所包含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一系列复杂的内容[5]。打造继续教育的品牌,就是要将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塑造成为全球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旗舰”。研究型大学必须重新设计继续教育的改革、重新考虑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大学要形成更加灵活、更具市场吸引力的办学机制,政府部门要给大学继续教育更多的自主权,等等。研究型大学认真研究国外大学尤其是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教材教法和课程体系要与国际接轨,只有站在国际同一水平线上,知晓国际的议事规则,才能进入国际竞争中去。诚然,继续教育是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直接为一国一地的经济社会服务,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必须体现很强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也只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通过跨地区、跨文化、跨学科的有效交流与融合,方能走得更远。

     2.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双燕”、“共谋发展”、“共同规划项目”等合作模式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研究型大学要根据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的要求,将继续教育置身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通盘考虑,研发有别于普通教育、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继续教育项目,研发跨国界、跨地区的各类长短期相结合、师资互派交流、学生交换等差异化、灵活性的多种继续教育项目,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与国外某些著名大学互通,在课程计划、教学标准及学历学分上实现互认,在招生、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让国内的学习者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继续教育服务,选择更合适的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渠道。

     3.鼓励继续教育“走出去”。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不仅要引进国外大学合作项目,还要将目光放远一点,走出去,将我们的特色大学、特色专业(如中医、武术、汉语等)开发出来,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办到国外去,开辟继续教育的国际市场,适应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东方学校已经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办分校开展华语教育。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年代,应当不仅能获得国内经济效益,而且能获得国际商贸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肖琳,李襄.继续教育品牌化经营的策略[J].教育与经济,2004,(4):59.

     [2]蒋开球.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问题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9):4.

     [3〕李硕豪.大学办学特色研究综述【J].继续工程教育,2005(1):123127.

     [4〕张德祥.高水平大学建设要重点处理好的八个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6):2125.

[5]蒋开球,涛晓军.全面小康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1].开放教育研究,2007,(2):3033.

 

 

    作者简介

     蒋开球,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