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林:坚守教育初心,聚焦终身学习 以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2023.09.08


李森林,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20余年专注于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研究领域: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成人学习与继续教育。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高校第一所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华大学设立继续工程教育教席。从成立到现在,作为清华大学专职开展继续教育的二级实体学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为使命,面向社会开展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领域的先行者,他对我国的继续教育有哪些建议?作为继续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他有哪些经验可以被高校借鉴?2023年,中国教育在线推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走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活动,本期,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森林,共同探讨和交流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我国高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坚守教育初心,以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从1985年到2023年,从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第一家继续教育学院到现在成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标杆学院,请您谈谈,清华大学在做好、做强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的。

李森林: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我国高校第一家继续教育学院应该没有争议,如果说是全国高校继续教育的标杆学院,只能说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向兄弟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在向兄弟高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为兄弟高校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些我们探索的经验,确实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写道“为了理解某种活生生的现象的发展,为了说明这种现象在其历史的各个环节上所呈现的不同形式,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去揭示在它整个演进的源头,那个初生的萌芽是如何组成的。生命体在第一个细胞得以构成的那一刻,也就具备了独一无二且绝对无法根除的意蕴,它的效果会贯穿此后整个生命的终始。社会器官也是如此,不管这些社会器官具体会是什么形态,它们的未来,它们的发展方向,它们在此后生存的各个不同阶段所蕴含的力量,都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孕育它们的那个最初萌芽的本质。因此,要想理解我们将要考察的教育体制是怎样发展来的,要想理解它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一直追溯到最久远的起源。”

回顾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工作近四十年的探索,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管办分离的初期探索(1985~2002)。从成立之初到2002年的17年间,清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是学科院系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职能部门主要行使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职能,具体办学职能由相关学科院系承担,因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从成立之初就是实行管办分离的管理机制。由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学科院系,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大纲的审定以及授课教师的安排都由学科院系负责,教学模式参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因此,清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诞生于大学土壤,扎根于学科院系,脱胎于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具有天然的教育初心。

第二个阶段,蓬勃发展的培训转型(2002~2020)。2002年,因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清华大学对继续教育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将继续教育学院改制成为实体化运作的二级学院,同时成立了教育培训管理处。改制后的继续教育学院作为独立的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代表学校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非学位的培训教育;新成立的教育培训管理处,作为处级行政单位履行教育培训管理职能,通过政策制定、立项审核、过程监督等方式管理和规范继续教育办学。

此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面向市场需求,快速转向教育培训。项目研发和课程设计以市场为导向,授课教师的选聘不再局限于校内学科院系,而是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针对性强、灵活性大、以追求短期实效为目标的培训教育。改制以来,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改制带来的活力和学院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继续教育向培训教育的转型,在市场的牵引下,继续教育的项目研发更接近市场而远离学科院系,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主,授课教师选聘更偏重实践经验和授课技巧。

第三阶段,回归教育的改革调整(2020~)。2020年,《清华大学关于深化继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清校发〔2020〕16号文,明确了“坚持质量为先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有效利用清华优质课程资源,探索适合学习者需求的终身学习新模式,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创新办学组织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原则。学院随后提出了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发展目标,重点推动学校院系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项目研发、课程设计、教师选聘等环节逐步推动由培训向教育的转型,虽然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采用培训的形式,教育的内涵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学院从教学角度正式提出“回归继续教育,聚焦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明确了继续教育的教育属性。随后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成立了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学院项目和课程的学术指导;推动学院内部学习设计师和学习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学习和认证,提升学院教职员工的学习设计和学习管理专业能力;学院机构设置也进行了深度整合,将二级机构的名称由原来的培训中心统一更名为学习中心;强化终身学习研究院的研究职能,构建学院层面的项目研发平台;成立校内院系合作专职机构,加大与校内学科院系的合作力度和深度。围绕回归教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推动了清华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开放、更加高效地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社会终身学习需求。

至于具体经验,第一,是始终要坚守教育初心,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也必然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本质。第二,是要在坚持教育的规范性、公益性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以及公益性与经济性的统一是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特点。第三,是要走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以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实现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学。

传承清华传统,打造自身品牌

中国教育在线:从1911年创建清华学堂算起,到现在,清华大学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清华大学的教育质量已经深入人心。基于清华大学的百年积淀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您认为它的作用在哪里?

李森林: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形成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初期,尽管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但得益于母体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认可度还是很高,尤其是对于初次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来说,很多时候是因为相信清华才选择了清华的继续教育。学习者对清华大学的信任,在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开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期望和要求,给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了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作为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必须传承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走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以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的项目和课程,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为了保证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在2002年继续教育学院改制为实体化运作的二级学院的同时,学校新成立了继续教育管理部门 “教育培训管理处”。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清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教育培训管理处作为管理部门,统筹和规划全校的继续教育办学,负责项目立项、合同管理、教学质量监管等。管办分离从外部机制上为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根本上还是继续教育学院自身对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统一认识和内在诉求,学院始终坚持“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不过分挤占校内紧缺的办学资源”“不损害学校声誉”的办学底线,二十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精品项目,以其学习的便捷性、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的灵活性,满足了成年人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缓解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大学的认可,从继续教育的角度为“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打造了继续教育的清华品牌,成为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1+4+N”模式办好继续教育

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清华大学对继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学校通过“1+4+N”模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项改革促进了学校在继续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请您谈谈,这种模式开展的背景和方法。

李森林:早期时,清华大学有一些院系也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由于各院系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教职工专业能力、办学经验不同,以及各院系对继续教育办学的要求、办学力量的投入不同等,导致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办学质量参差不齐。2020年,学校为了整合全校的继续教育办学力量,更规范、更高质量地服务社会,同时也为了使各院系投入更多的精力聚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以及自身的科学研究工作,学校对继续教育办学布局进行整合,变成现在的“1+4+N”格局。

1”是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主体和主力军,也是专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实体化运作的二级学院,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科优势,面向社会开展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非学历非学位继续教育;“4”是指清华大学经管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家单位。这四个院系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开展与自身学科相关的继续教育工作。 “N”是指学校其他的学科院系。这些院系不再设立专职的继续教育工作人员岗位,如果确有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可以和继续教育学院或者另外四家单位合作办学。

继续教育学院具有丰富的继续教育办学经验和专职的继续教育职工队伍,通过“1+4+N”办学格局的整合,学科院系可以专心专注于自身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提升了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继续教育学院由于有各学科院系的学术支撑,也提升了继续教育办学的质量和教育内涵,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学校整体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办学的规范性和质量的统一性也得到了提高。

做“双一流”高校建设中的螺丝钉

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清华大学全面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助推建设过程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李森林: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当今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还有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到底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从“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的角度,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指出,要“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周期长、计划性强,单纯依靠校内学科院系的学历学位教育,既实现不了“广育”也满足不了“各类人才”的学习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培养周期短、灵活性大的特点。

从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的角度,继续教育可以发挥灵活育人的特点。尽管继续教育教学也有严格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但是继续教育教学的自主性高,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地、有效地、针对性地契合市场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应用人才培养的灵活需要,可以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灵活高效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从服从和服务于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角度,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虽然继续教育起不到主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方面,在继续教育领域争创一流,争取能跟上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继续教育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继续教育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作为学校的窗口单位,也要积极推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开放,更高质量地服务社会,以及将社会的需求更快捷、更高效地反馈给学科院系,做好桥梁纽带。

继续教育要坚持教育属性,聚焦终身学习需求

中国教育在线: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截至2023年7月底,精品项目有六十余个,下半年的课程内容涉及养老、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方向,请您谈谈继续教育学院在项目设计方面的标准是什么?

李森林:非学历继续教育是以教育为核心、以培训为形式的服务产品。作为服务产品必然具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产品质量的不一致性、生产能力不可存储性四大属性。单从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属性来说,教育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产品的消费过程,同时也是产品的营销推广过程,因此,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营销的重点不在委托方的办公室,而是在继续教育的课堂里。只有坚持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育属性,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让学习者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成长,自然会产生口碑效应,然后裂变出源源不断的学员,也一定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聚焦终身学习需求,就是要扎实做好需求调研工作,满足学习需求。需求调研是项目设计最重要的基础和依据,需求调研的过程不仅仅是把握学习需求、确认学习需求的过程,也是引导学习需求的过程。在需求调研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尊重需求,但不唯需求”的原则,重点从三个维度展开调研活动。维度1:个体发展,就是学习者个体想学什么内容;维度2:岗位需求,就是这个岗位应该让学习者学到什么内容;维度3:组织战略,就是单位从战略发展角度希望学习者学习什么内容。

成年人学习动机各异,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素养是一种需求;养养精神、学学新词也是一种需求;认识良师益友,结交业务伙伴也是一种需求。聚焦终身学习需求,就是在成年人参加学习活动的众多需求中,摒弃掉一切和学习无关的需求,只满足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素养的学习需求。课程设计以终身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四个学会作为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注重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性和知识系统性。教学活动的组织围绕学员的学习需求展开,根据成年人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科学、高效、内涵丰富的继续教育活动,取缔肤浅、哗众取宠旨在增进学员友谊和促进学员业务往来的业余活动,强化课堂教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聚焦终身学习,首先是要准确把握学员的真实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可以获取委托方或学员对于学习的诉求和期待。但是这些显性的诉求和期待不一定就是学员的真实学习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委托方提出的需求与学员表达的需求会经常性的不一致;其次是因为访谈对象对自己需求的认识和把握也不一定准确和客观;第三,即使部分访谈对象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有准确的认识,但表达也不一定全面和真实;因此,对于调研和访谈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不能简单盲目照搬,必须在综合考虑委托方诉求、学习者期望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的经验基础和组织的岗位能力模型,由学习设计专家确认学习者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即学员的真实学习需求。

聚焦终身学习,核心是强化学习设计,提升课程质量。当前培训教育中的课程供给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按照委托方要求,被动拼凑课程。这种课程就像水果杂拼,客户要苹果,就放一个苹果在盘里,客户要香蕉,就再放一个香蕉在盘里,不经过任何思考和加工,简单直接盲目满足要求;二是按照委托方要求,对课程稍作加工和调整。这种课程虽然经过了些许加工,但也脱离不了拼凑的本质。就像水果沙拉,就是把水果切成不同的形状,搭配上不同的颜色和种类,再淋上客户喜欢的沙拉酱;这两种课程组织模式完全被所谓的市场需求牵引,委托方提出什么学习要求就被动地提供什么课程,甚至委托方直接指定课程,并指定课程的主讲教师。这种委托方过度介入课程设计的做法,就像病人到医院里,直接要求医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具药方一样,最终学习效果也必然和治疗效果一样,自然不会理想。第三种课程组织模式是基于学习者的真实需求,根据学习设计师的教育经验,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思考、提炼和升华,融入教育专家的思想和理念,精心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精品课程。学习设计师首先基于学员的真实学习需求,明确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列出可以满足学习需求的知识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知识模块;最后将知识模块按照终身学习理论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四大支柱构建课程框架。整体的课程框架形成以后,才进入具体课程的设计环节,根据学员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岗位与经验基础以及学员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安排课程顺序和课程进度。只有这样基于学习者真实学习需求,融入设计师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课程,才是有灵魂、有思想、有体系的课程。这样精心设计的课程,摆脱了“水果沙拉”的尴尬身份,变为中餐中的“老火靓汤”。在大厨精选食材、精心调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蒸煮,最后,不同的食材在熬制的过程中融为一体,成为一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大厨鲜明个性的名菜。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将做出更多这种“名菜”服务社会。

永远保持核心竞争力

中国教育在线:通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方网站的课程·项目,可以看出项目方向是多样化的,课程设计也是非常严谨的。请问,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设计项目时,您认为最大的优势或特色是什么?

李森林:我认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最大优势有三点:

第一,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些理性认识。比如,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不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启发下,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人员营造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者积极、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成年人的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学习,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快乐学习。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教育本质、培训特点、服务属性等。正是基于以上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理性认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课程设计中始终坚持“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知识获取”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以终身学习理论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为设计框架。

第二,是学院教职工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学院自2002年改制以来,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和磨砺出一批近300人的熟悉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队伍。这些同事大多数都在继续教育领域工作了几十年,在项目设计、学习管理方面各有所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院教职工的专业能力,自2021年起,继续教育学院尝试推行“学习设计师”“学习管理师”这两个职业资格认证(目前仅在本院开展这个认证工作)。邀请到行业专家对课程设计等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培养在职的学院教职员工,目的是夯实学院教职工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规范学习设计和学习管理流程,提升学习设计能力和学习管理水平。

第三,是经过二十多年淘汰和更新形成了认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理念、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高水平的授课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类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以及爱国奉献的引路人。继续教育的课堂要“经师”,更要“人师”;要“名师”----社会知名度高的教师,更要“明师”----明白事理的教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同样也是对继续教育教师的要求。对于那些理想信念不坚定、道德情操有瑕疵、学识不够扎实、没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坚持一票否决制,对于那些没有学术支撑的社会培训师,无论学员如何喜欢,委托方如何要求,都不应该承担大学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

走好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中国教育在线:近段时间,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迎来新的学院负责人。如何走好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是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或经验给他们吗?

李森林:对于这些走到继续教育领域的同人,作为在继续教育战线工作二十余年的同事,我想说的是,继续教育虽然不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但也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项职能,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继续教育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至于工作建议,最重要的还是要首先明确自身定位,比如,继续教育学院是市场化的营利机构还是具有公益属性的教育部门?是支撑服务机构还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厘清继续教育学院和校内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比如和校内学科院系之间的关系等。第三,要明确收益分配机制,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吸引优秀的人才,组建稳定的队伍。第四,结合所在高校的优势学科,扎根所在区域,形成具有自身高校学科优势和区域特点的优质项目体系。

难点下的行业突围

中国教育在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第一所继续教育学院。作为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进入新时代后,您要面对的难点是什么?

李森林:边缘地位导致大学对继续教育定位的模糊和摇摆,培训导向导致自身对教育初心的淡化和偏离,从根本上制约着当前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在社会层面的过度市场化、在高校内部层面的持续边缘化以及在继续教育自身层面的运营与管理的规范化不足等。这可能是当前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根本原因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能力,以及自身规范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能力等。国内继续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滞后和理论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高校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是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大多聚焦于学前教育、K-12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少专注于继续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的从业者又研究能力不足。以成人学习特点的研究为例,国内近二十年(2002年以来)的学术期刊中,尽管有不少以成人学习特点为关键词或主题的文章发表,但文章内容基本上是对国外成人学习理论(尤其是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解释和阐发,结合中国继续教育实践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继续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具有工作经验、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成年人学习群体,正是这种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不同”。由于年龄、生理、心理以及人生阅历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成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成年人学习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是继续教育工作者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授课教师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基础。正是因为对成人学习特点的研究不足,没有扎根中国继续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使得当前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运营等还基本上处在盲目模仿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层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导致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可控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明显不足,不仅不同办学主体之间、同一办学主体的不同时段之间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办学主体同样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群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究其原因是国内继续教育领域理论研究滞后和理论供给不足,尤其是对成人学习特点的系统研究不充分,无法满足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实践要求。

因此,解决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是我们继续教育从业的同事们共同重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结合国内继续教育经验,形成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用这些理论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继续教育实践,规范我们的继续教育行为,进而引领国内或国际继续教育,形成强大的研究输出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高校继续教育行业的现状。所以呼吁从事继续教育的同人,大家一起提升我们的继续教育专业能力,规范我们的继续教育行为,聚焦终身学习需求,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在终身学习时代大背景下,有扎实理论支撑的继续教育,前景会更为广阔,也必将大有可为。

中国教育在线:在采访中,我们切身感受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继续教育领域实实在在做出了很多成绩。不管是在三个阶段中对继续教育的近四十年探索,还是在面对市场时依旧坚守教育的初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始终坚守做好继续教育领域的开拓者、深耕者。2019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门成立“继续教育教学委员会”,他的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各个院系的知名教授,目的就是要提升继续教育的质量内涵式发展。对于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现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非常愿意提供和分享宝贵的工作经验,共同助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走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