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中国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2012.08.02

林华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实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反应,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时制约着教育,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教育迟早也会随之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教育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一)辉煌的26

1980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元年,在这一年,我国几个主要的美术学院的开始引入现代设计观念和课程,从此开始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自建国以来一直沿用的绘画基础+图案+工艺美术创作的教学模式,开始采用绘画基础+三大构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1980年至今,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程,这26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最为辉煌和最为成功的26,26年培养了许许多多从事设计艺术的专业学生,这些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总结这26年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继承、借鉴与创新这几个字,即:在立足继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的基础之上,借鉴和吸收国外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专业课程,引进了工业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并通过向国外学习,完善了服装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和课程,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学科和课程体系。

(二)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历史只能说明过去,当人类历史已经迈入21世纪,现行的以绘画基础+三大构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中的前两项——契斯恰柯夫绘画教学体系和包浩斯构成教学体系均已沿用了半个多世纪,而现在国内所教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也已经走过了26年。

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按照国际著名未来学家的知识更新速度理论, 大部分知识在每隔20个月至五年后,就已经过时和需要更新了,而我们现行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课程已经执行了近26年。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艺术设计教学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许多艺术设计院校教学和学科设置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大大落后于社会实践。许多艺术设计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开始流行,而我们的艺术设计院校还没有开始进行教学的准备,更不用说教师和学员的储备。因此教学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社会艺术设计实践之后。导致许多新兴的艺术设计实践大量缺人,只能依靠社会力量进行短期培训,进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艺术设计社会实践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1)  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脱离设计实践,教学工作没有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适应第一线的艺术设计工作。大量的学生要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在岗培训,才能胜任一线设计和制作工作。

2)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艺术设计院校进行学科重复建设,现有的五个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基本上是1986年之前开设的,许多院校有将近20年没有开设新的专业了。而且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老化。

3)  现行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课程和教材建设不够科学、系统和深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4)  目前艺术设计许多课程的教学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强调“师傅带徒弟”式地要求学生去“悟”,不负责任地推卸教师“教”的职责。

5)  目前,我国已经有800多所院校开设传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由于扩招带来的学生入学水平不高和高水平师资不足等原因,导致各个学院每年向社会上提供大量的、低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而且低水平的毕业生供大于求。

(三)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1)来自国外名牌艺术设计院校的竞争

现在国内许多艺术设计学院、校,已经和正在积极与国外名牌艺术设计学院展开联合办学的探讨和实践。在国内上学,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拿国、内外的双文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也许不久这些国际一流艺术设计院校进入中国独立办学会成为现实。届时,国内的艺术设计院校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来自国外名牌艺术设计院校的竞争竞争与压力。江苏省教育厅去年年底提出,要用当年引进外资创办合资企业的精神来拼中、外合作办学。

2)来自民办大学的冲击

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公立大学在名校的排名榜上总是落后于私立学校许多位,这或许是一种规律?目前,我国的民办院校在师资方面虽然还不可能对一些国办名校构成冲击,但是一些民办大学舍得在硬件上和聘请教师方面投入,也许再过几年,随着国内、外民营企业资金的注入,来自民办大学的冲击会逐渐显现出来。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在21世纪之初,曾经支撑我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几个主要学科和大部分艺术设计院校,目前所存在和面临的许多问题。

(四)科学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

从近现代历史时代的划分的名称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时代都包含有关技术的名词或者是直接以技术名词命名,如: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机械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亦是如此,在工业社会我们把学科分为工科和文科;在机械时代大学中出现了机械学院、机械系;电子时代我们建立了电子系、电子工程学院;在信息时代我们又在大量地办各种信息学院和系等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学的影响也在我们的身边逐渐地发生着,如:我们上课所使用的教学工具逐渐从黑板与粉笔变成了白板与黑笔、电子白板和白板拷贝机;我们使用的挂图也逐渐变成了胶片投影仪、光学幻灯机、电视机与数字液晶投影仪;我们手中的教材的印刷也逐渐从手刻蜡板、铅字印刷、胶版印刷发展到数字印刷。我们从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改为上网查找资料。我们手中的纸质的讲义,也逐渐被多媒体笔记本电脑所替代。

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一篇文章,为《少记笔记,多看播客》。开篇写道:“19岁的凯西·鲍泽是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生物系的一名学生。最近,她竟然是在健身房里,边骑着健身车,边听完冗长的有机化学课的。鲍泽小姐的化学课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相反,学生从互联网上把上课的录音下载到他们的电脑或其它便携式设备上,并在业余时间听课。鲍泽小姐使用Video Ipod收看上课内容。她说:‘我喜欢随身携带。这样的话,只要有空,我就可以浏览图表或问题集。’目前,美国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逃避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而偏爱通过可下载音频和视频文件的播客(Podcast)和视频播客(vodcast)提供的其它授课方式。”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已经危及传统的面授教育方式。

() 科学技术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同样明显。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冲击在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产生新的艺术门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新的艺术教育学科和门类。比较显著的可以归纳为三次:

第一次是摄影技术的诞生。

摄影技术的诞生,对于写生绘画艺术实践产生了致命地冲击,使以再现现实和虚拟现实见长的绘画艺术相形见绌,进而催生了所谓的现代绘画艺术及流派——诞生了抽象绘画艺术以及以抽象形态为造型基础的构成教学体系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第二次是电子媒体的诞生。

电子媒体的主要代表为广播、电影和电视。这些技术和媒体产生了动态的视觉形式,进而催生了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电子音乐以及影视广告、MV等许多新的视觉艺术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广播学院、电影学院和广播影视艺术、技术专业和影视广告技术与艺术专业、系和学院等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体系。

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自人类诞生以来,曾发明了千万种工具,其中属电子计算机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往的发明,是人类各种器官能力的扩大与延长。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大脑智能的扩大和延伸,它使人类更聪明,更富于智慧,它是最高级的智能工具。如今已经是计算机时代了,计算机技术对艺术、对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势不可挡。

20世纪8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作为最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开始在我国大张旗鼓地出现于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开始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还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设计的技术和手段出现,许多人认为它只是一种工具,随着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硬件和软件水平的提高,现在,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已经不仅是一种辅助艺术设计的工具,在某种情况下,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完成艺术设计的主体。随着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他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程度和范围愈来愈大。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催生了被称为第四次信息革命产物的INT网媒体。计算机辅助图形艺术设计的技术和艺术的普及加之INT网媒体,又催生了一批相应的、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如:INT网页设计、多媒体CD-ROM光盘设计、二维和三维电脑动画艺术设计、电脑美术作品、电脑游戏、数字视频艺术、数字音乐、多媒体舞蹈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作品和数字艺术作品等。在这些形式的作品中,传统的数字艺术与设计专业变成了这一新兴的数字艺术专业的基础课。

但是时至今日,在我国,和这些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新的数字艺术和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相对应的、相对科学和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或建立起来。实际上,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是相对滞后于社会的和科学技术发展的。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不仅没有面向未来,反而却落后于时代和现实社会。这就是中国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也是我们举办这次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研讨会的主要目的。

 

、中国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解决问题的思考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正处在一个从以印刷文化为主的读书时代向以视觉符号为主导的读图时代的转变,图像将构成我们生活的基本元素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数字艺术将成为21世纪中国视觉艺术的主流。21世纪中国的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避免20世纪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中已经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一些思路供大家探讨:

(一)      抓两头保持中间

中国的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抓两头(过去和未来)保持中间(现代)”,即:抓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教学和现代数字艺术设计教学,保持传统艺术设计教学。说来仍然是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已经存在了近5000年,历经世代变幻保存至今,尽管历史进入了21世纪,但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工艺美术思想和审美不可能、也不应该消逝,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必须学会“继承”才能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设计。

教育本来就属于未来的事业,它承担着为尚未实现的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所以,教育工作者具备未来意识。数字艺术设计将成为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主流,我们应该借鉴和研究当今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结合艺术创新思维,开创新的学科和专业,发展当前的和面向未来的数字艺术设计教育。这就是“抓两头保持中间”即:通过发展两头(过去和未来)来带动中间(现代)。

(二)      “抓两头限制中间”

抓两头限制中间”,即:一头抓大专和职业教育,另一头抓研究生教育,限制本科生教育。

艺术设计是一种职业, 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动手能力,即:动手而不是动嘴从事艺术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是一种职业教育。

从艺术设计的就业单位即各种设计公司的人员构成中可以看出,从事创意的设计师仅占一小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设计制作的人员。即客户或者设计师提出方案或者拿出创意,由技术熟练的制作人员来实施效果制作——完成艺术设计。特别是数字艺术设计,例如:数字动画、游戏和影视制作,在这些专业中,分工已经十分清楚,其中制作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制作人员的学历基本上是 专科或者职业教育就足够了。所以,面对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我们应该发展专科和职业教育。

对于中国近年来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虽然许多专科院校和职业院校都在努力争取升为本科,但是,我个人认为近年来、特别是本科扩招以后,本科教育是不成功的。除了缺少优秀的教师、教材、教学设备和艺术设计教学本身存在的上述问题之外,还有扩招以后,生源本身的质量有较大的下降的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设计和制作水平较低。

另外,艺术设计形式和风格的发展和变化非常迅速,基本上半年到一年就要有较大的变化。而四年的学习时间太长,本科四年学习下来,前几年学习的一些知识到毕业时已经过时,而学校又没有提供给学生与就业和目前社会一户设计实践发展接轨的新的知识与技能,进而给学生造成时间和金钱方面的浪费。

上述原因导致目前培养出来的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如果您让本科应届毕业生担当设计公司里的创意总监,领导公司的设计和创意,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无法胜任。但是,如果您让本科生应届毕业生在设计公司里担当制作人员,他们又会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而工作心态不稳定。所以我认为,目前条件下,艺术设计教育不宜大规模地发展本科生教育。

而艺术设计的研究生教育,目前主要的生源是学校里的师资和从实践第一线来的、一直从事设计艺术设计的人员、也有一些应届的本科毕业生。而名校艺术设计研究生毕业的出口多数去大、专院校当教师。我认为,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培养的重点除了解决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之外,应该将为艺术设计实践第一线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意领导型人才作为培养和努力的目标。以适应和满足艺术设计实践第一线的创新领导人才的需求,拉开同专科和本科之间就业的档次。这就是所谓的“抓两头限制中间”。

(三)      数字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中国数字艺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已开始迈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数字艺术的发展核心在人才,关键在教育,重点在市场。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对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但是,现行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脱离设计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数字艺术设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数字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以实践为基,紧密跟踪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将其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代大众审美和艺术需求的新的数字艺术形式来。

本来设置大学的目的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一般不太顾及学习者的需求及社会需求的立场。大学在广泛地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入教授、开展专门的学术研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学究式的大学观已逐渐被偏废,社会上强烈要求大学培训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此目的,大学正在探索以某种形式开展面向社会人的、以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相结合的精英人才。

今后的大学,应该意识到学习者是顾客、教育大纲在一定程度上是商品。教学应该明确所教授的学生从事什么职业,需要学什么和掌管什么技能,进而教会学生从事这门技能的方法。大学教学大纲应该是同产业界共同设定的,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而且,大学的教学大纲的质量应该是经大学以外的公正的、中立的机关所认定的。

(四)      加强数字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建立教与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和方法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一个国家的应用科学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不进行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是不可以想象的,数字艺术设计同样如此。

当今的时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流动性强且社会和生活又十分丰富和精彩,于是,导致人们的心态普遍比较动荡和浮躁。我们的同行们由于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设计任务和实践,而无暇深入地进行理论思考或者视觉艺术造型创新效果的探讨与研究,如果长此以往,视觉艺术将面临创新乏力的局面,并将直接影响视觉艺术的最终效果。

同时,“一个没有理论的民族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恩格斯语)同样,一个没有理论和理论体系的专业,也就无法称其为一个专业、一个学科,也无法屹立于众专业和学科之林中。对于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艺术设计本身的规律和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借鉴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学习体系和相对科学的教与学的评价与评估体系。

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学科和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做到能够运用相对准确的、科学的语言,将教学内容、要求、解释、评价、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而不要再用“悟”来推卸教师“教”的责任,进而误人子弟。

(五)      拓宽数字艺术领域,走艺术与科学结合之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知识总量成倍增长,知识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知识越来越被分割成经常是毫无意义的、互不关联的单位,我们的教育体系深受其害”,教育所培养出的人往往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展望未来,教育必将走向综合的时代,教育必将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方法和系统的课程去培养全面而完整的人。数字艺术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看来数字艺术较多地表现在视觉艺术领域,但是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的角度来看,从文化到艺术、从科学到教育、从医学到科研、从工程到军事等等,数字艺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综合出新,数字艺术走艺术与科学结合之路,前途无限。

(六)      跟踪现代科学技术,探索新的教育与学习模式

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的。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实施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手段和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先后出现了函授学习、广播学习、电视学习、网络学习、多媒体学习等许多新的教育学的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如:CBT教学模式——Computer Based Training 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教学模式,WBT培训模式——Web Based Training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培训模式、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CBTWBT等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组合一起的教育形态等等,不同的教学模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再回到我的文章开始的英国《金融时报》的那篇报道,现在美国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逃避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而偏爱通过可下载音频和视频文件的播客(Podcast)和视频播客(vodcast)提供的其它授课方式。

美国国际教育科技协会执行长道恩•肯扎克说,“无论教授有多杰出,如果他无法迈入数字时代,他将失去这些新的‘数字原生代’(学生)。”

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化学教授让-克洛德•布拉德利说,讲课录像使教授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我必须要说的是,有机化学在过去的数年中并未发生变化,所以与其由我一再重复,还不如让学生观看我的讲课录像,然后我可以与学生一对一地交流”。布拉德教授说,学生可以重复观看讲课录像,从而加深对深奥概念的理解。他表示,现在他教的学生的成绩与使用旧教学方式的学生不相上下。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发展官员基思•波利特表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播客课程将学生从记笔记中解放出来“学生更有可能去上课,参与课堂讨论,因为他们不必为记笔记而烦恼了。”

借助于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非面对面的授课的普及教育,已经逐步具备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优惠的条件。渴望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人,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边工作边学学习。

今年,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34月号刊登,由英国电信公司未来学家伊恩·尼尔德和伊恩·皮尔逊合写的文章“未来技术发展的时间表”,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研究的项目,旨在帮助决策者及其机构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其潜在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几百项未来技术发展的展望,其中谈到一些与我们今天的会议有关的、未来技术发展与教学关系的展望,如:

2008年—2012年人工智能将在课堂上用于辅助教学;

2011年—2015年计算机将开始被视为同事而不是工具

2013年—2017年人工智老师比大多数人类老师的教学效果好(例如在标准化考试中人工智老师的学生比人类老师的学生考得好)

教育属于未来的事业,它承担着为尚未实现的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所以,教育工作者具备未来意识。教育是为未来作准备的,要具有预见性,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教学内容,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必须迅速调整目前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跟上社会、科学技术和历史发展的脚步。

教育工作者关心和思考未来,目的就是在弄清楚现实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望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和良机,以服务于我们当下的教育决策和选择,使现实的教育工作更有成效、更便于我们创造教育的未来。“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些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这条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面对数字虚拟化生存的冲击和挑战,数字艺术在捍卫真实世界和提升人类生命精神维度方面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我国的艺术教育应该顺应科学技术对于艺术教学的影响,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学科设置、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使之适应21世纪的发展。

在不远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21世纪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艺术将成为21世纪中国新的文化产业的增长点。21世纪,中国数字艺术及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征程。要提升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强大的数字艺术教育与产业技术整体实力的支撑,振兴和壮大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为创造中国数字艺术教育和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共同奋斗! 

 

[本文系2006511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