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学习日第5讲——薛其坤:做一个不负时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
2019.04.02

3月30日,校友学习日系列活动第5讲在清华大学物理系郑裕彤讲堂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物理系教授薛其坤受邀,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做一个不负时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为题,与百余位校友分享了自己从事量子物理学研究的经历与心得,激励校友们追求卓越、不负使命。

 1.jpg

活动现场

 2.jpg

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崔剑(右一)、继教学院副院长郭钊(右二)向薛其坤院士(左二)汇报校友学习日工作开展情况

薛其坤院士综合当下国内外形势、个人成长与科研经历和前沿量子物理专业知识向校友们作了分享。他强调,校友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了解国内外环境,以此定位自己的工作,而现在中国崛起必须要发展尖端科技。薛其坤院士总结从18世纪至今英国、美国和日本把握科技革命的机遇,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的经验,认为21世纪通过科技发展崛起的国家地理位置上应当在北纬30度带。中华民族要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卡别人脖子的核心硬技术”,“实现从重大原创性发现到颠覆性高技术发展的完全自主创新之路”,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奠定向科学深水区迈进的基础。薛其坤院士向校友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历程,解释普通量子霍尔效应需要强磁场才能产生,成本高昂,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无需外加磁场,便可以让电子高速有秩序地运动,减少发热能耗,这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同时加速信息技术革命。

 3.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物理系教授薛其坤

 4.jpg

活动签到

谈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在实验室被观测到的里程碑性成果,薛其坤院士非常自豪,也很感慨自己从事科研和教育的经历。薛其坤于1980年恢复高考的第四年考上山东大学,毕业后考研三次失败,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考上中科院物理所攻读硕士和博士。1992年又作为中国和日本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到日本的东北大学深造。日本的求学经历让他迅速成长起来,由于日本导师的严格要求,他所在的实验室被称为“7-11”实验室,即一周科研6天,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能离开,巨大的体力、脑力工作本就让人筋疲力尽,再加上语言不通和高难度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的挑战,科研生活可谓艰难。但薛其坤院士说自己就是凭着一股韧劲儿,不服输,要给中国学生争光,咬牙坚持,而且比别人更加刻苦。一年后,薛其坤就做出了日本东北大学整整30年来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并被选派去美国物理年会上作主题报告,他形容自己是从实验室里的“丑小鸭”蜕变成了“天鹅”。国外求学和后续回国继续钻研并从事世界上最前沿科学的经历,让他有很多体会,并希望校友们也能体悟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第一,不负使命,肩负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这是清华人“又红又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有敢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清华人的特点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每一步都做到完美。第四,要乐观向上,清华人扎实,更要有生活的信心。第五,还要善于团结他人。

 5.jpg

清华校友总会理事杨冰为薛其坤院士颁发讲座纪念牌

最后他又给校友们介绍了当前量子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他谈到自己所探寻到的是电子运动全新的规律,对所有的信息技术均有重要影响。越基础的科学往往是越朴实、越根本的。他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让校友们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更能从自己的科研教育经历中传达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习总书记说“坚持奋斗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新时代希望校友们在各个领域坚持奋斗,做快乐的追梦人,做社会主义坚定的建设者。

 6.jpg

参观实验室

 “清华校友学习日”系列活动由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办、继教处、在线办共同组织并协作实施。2018年11月25日开启学习日活动首次讲座,此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将根据校友们的学习需求开展“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为学习日活动第5讲。“清华校友学习日”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为校友提供职业发展与学业需求的支持和服务,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终身学习的校友交流空间和氛围,期待更多校友关注和参与。(供稿:合作发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