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使命 砥砺前行
湖南益阳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走访调研思考
2019.09.04

8月4日,我前往湖南益阳,参加由清华大学研工部组织、继续教育学院参与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基层实践项目——‘清益向阳’ 益阳基层实践支队”走访调研活动。在为期两天的走访调研活动中,在益阳市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我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同学们实践锻炼情况,收获颇多。

 1.jpg

益阳为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南岸,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益阳实践基地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短期挂职项目建立于2017年,迄今已有三年。“清益向阳”益阳基层实践支队由11名同学组成,分别来自水利水电工程系,航天航空学院,法学院,机械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精密仪器系,地球系统科学系7个院系。今年7月1日至8月10日,他们在益阳市开展为期6周的基层实践。

益阳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此次基层实践活动。他们根据学员专业情况及个人意愿,精心安排实践岗位,11名同学分别挂职于益阳市发改委、益阳市赫山区委组织部、资阳区委组织部、赫山区泉交河镇、赫山区委办公室、赫山区沧水铺镇、赫山区政法委、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湿地管理局、安化县委办公室、安化县马路镇等11个单位。这些岗位几乎涵盖了组织人事、政法、县委办及基层一线等等全部党政机关,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锻炼学习舞台。

在益阳市委组织部的精心安排下,我实地走访了部分同学挂职单位。益阳市委组织部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介绍益阳市特色产业及同学们挂职情况,11名同学结合自身工作谈了挂职体会及个人思考。他们一致认为,这次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一线,近距离了解国情、民情,增长了才干,磨砺了党性、坚定了信念。大家表示,将以这次实践锻炼为契机,努力完成好学业,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报效国家。

短暂的2天走访调研,对我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益阳对人才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我对该项目改革发展的一些思考。

 2.jpg

这些年来,清华大学从服务地方人才建设出发,坚持推进研究生基层实践项目活动,以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为地方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党政领导人才,取得了可喜成绩。益阳实践基地作为清华大学与益阳市合作项目,为益阳市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柔性引智”新途径,挖掘更多优秀党政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暑期实践项目在挑战中将继续前行。作为暑期实践项目的协助者和重要参与者,作为直接服务于党政机关干部培训的实践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应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干部培养引领作用,助力研究生基层实践项目开展,推动地方人才队伍建设。我想可以从三大方面探索思考。一是积极将继续教育培训和基层实践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信息互通共享。继续教育学院每年承担大量培训任务,与各地党政机关联系紧密,在了解各地经济发展特点、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因而,我们可以主动了解各地情况,把地方信息及需求及时传达给学校,让学校把学生送到最有挑战性的地方进行锻炼,跟地方需求紧密结合。二是适当改革基层实践项目模式。比如延长基层实践期限,给学生更多实践锻炼时间。比如提高实践的精准性,结合学员专业,以调研专题、某专项工作作为实践锻炼主题。三是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当地人才培养计划,围绕人才建设,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结合当地特点和工作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把握大局与解决具体问题的结合上设置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胸怀“中国梦”,心系“乡土情”,这是每一名挂职学员的生动写照,也是此次走访调研带给我的启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完成好每一个培训任务,为学校继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国家干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将继续服务好学校研究生骨干短期挂职项目,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服务,我相信清华大学研究生基层实践项目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继续教育事业也会越来越好。

(供稿:中部培训中心、合作发展办公室;撰稿:戴玲翔,编辑:王乃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