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我有幸跟随学校研工部老师,一同前往四川宜宾走访暑期基层实践基地并看望正在此地参加暑期实践的学生。据了解,这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第一次在宜宾开展基层实践活动。
8月4日晚到达宜宾后,在宜宾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前往三江交汇处,调研宜宾长江公园的建设情况并沿着滨水步道考察,观看水幕电影——宜宾市主题宣传片。
本次清华暑期实践宜宾支队,共有10名研究生骨干参加。我们到宜宾时,已有4名同学完成暑期实践活动,其余6名同学的暑期实践活动也接近尾声。宜宾市委领导十分重视此次清华学子的实践活动,亲自安排布置每位学生的实践岗位。结合宜宾的机关架构特点,岗位全方位开放,根据每位学生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细化工作任务,全力保障实践活动的开展。经过精心安排,10名学生分别挂职于临港经济开发区、金融工作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南溪经济开发区、翠屏区安阜街道、叙州区柏溪镇、翠屏县翠平镇等10个单位,在从严治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信访维稳、承担急难基层任务等多个方面参与工作。

8月5日,在调研了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白沙湾街道办事处洗马池社区、宜宾大学城和科创城,参观了临港新区展示中心,了解了当地新兴产业发展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落地及人才引进的相关情况后,我们与当地市委组织部领导、6名实践学生进行了座谈会。宜宾市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涛、人才局副局长何江分别介绍了宜宾基本情况、本次基层实践工作。6位同学分别就自己挂职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介绍:深入了解当地情况,深度参与各项工作,如参与重要课题研究、招商引资洽谈、征地拆迁项目、汛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学校研工部副部长徐鹏作总结发言。他说,基层实践是学生们的一门社会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工作。继续教育学院也是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专门做人才培养工作的学院。并对同学们提出三点要求:明确站位问题,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讲好中国故事和宜宾故事。

座谈会后,我们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又参观了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所在的李庄古镇和五粮液集团。


宜宾地处川南交通枢纽,是一座集古老与新兴的城市,是开放包容的内陆城市,是资源型创新型城市。此次通过与当地领导干部接触交流,对宜宾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也促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正值宜宾全市上下奋力推进新一轮大发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时刻,急需各方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坚持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立人才工作局,出政策、搭平台,全力做好引进人才工作。目前,宜宾大部分传统企业急需产业转型,更是需求大量创新型人才的时候。我们作为继续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针对性成人学习方案,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助力其人才库的扩充、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发展,并提供长期的智力支持。
一天半的行程虽然短暂,但特别充实。在这一天半里,我感受到了宜宾人的热情,感受到了宜宾政府对清华学生的照顾与期盼、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感受到了宜宾领导干部务实能干的品质。听了学子们的实践故事,研工部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更是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学生暑期基层实践活动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不但让学生在基层得到锻炼,也为当地经济民生发展提供支持。我想,我们继续教育也应该凝心聚力,在我们的终身学习领域里,深挖专耕,发挥自身优势,紧跟国家战略,配合学校改革的步伐,发挥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能,为当地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供稿:西部培训中心、合作发展办公室;撰稿:李洪杰,编辑:胡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