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之旅,走进小学课文里
2019.07.19

 秦青

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

夏天,和朋友一起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培训,宁静的校园,幽美的风景让人仿佛沐浴在清澈的泉水里,既舒适又怡人。

在接近清华大学西门的时候,遇到了一条清凌的河,河边清风徐来,引得一棵棵垂柳摇摇曳曳,在河边的住宅楼和桥边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瞬间尽收盎然绿意。我沉醉在绿色中,忍不住拿出手机频频拍摄记录,朋友却欣喜地感叹:“看,我们走进了小学课文里!”

60003.jpg 

这爬满楼侧和桥边的藤蔓是一大片爬山虎,浓密的绿色挂了满墙。在河边,树是绿的,藤蔓是绿的,流淌的小河也是绿的,一大片绿莹莹的景致充满了生活中的美学,又用攀爬向上的姿态引来了叶圣陶的散文《爬山虎的脚》,立刻文艺了整条街,也让绿色繁茂走进了我们心底。走进清华园,最向往最期盼的是那片荷塘,是朱自清先生在清华任教时写的那个荷塘。我们带着期待,听着周围稀疏的欢笑声,一路探访,一路找寻。因是午后时间,校园里并不喧闹,行人也不多,偶尔会有一些学员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心也忍不住轻巧起来。朱自清先生任教的时候,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而今,这里已铺成了青色的石板路,伴着随风摇曳的垂柳和叫不上名的各种树木,既充满了回味的岁月感又饱含着文学艺术气息。路平平的,风淡淡的,我们俩慢慢地向前走着,是一对时光里的自由人。在这阳光洒落,绿意葱茏的校园,我们可以不去想工作中的繁杂,不去管生活中的琐碎,而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享受荷香,去体会绿色。

60002.jpg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荷塘,一大片闪闪的绿招引着我们,加快脚步,去看那田田的叶。已是六月了,荷塘里却没有别样红的映日荷,也没有先生笔下的袅娜白花,一大片青绿的荷叶挤挤挨挨,平铺舒展,铺陈出一大汪碧绿的潭。这醉人的绿啊,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闪亮,又在清风的吹拂下步履轻盈,缓缓摆动。虽没有见到荷花,但这也是一片醉人的风景,让心如洗。绕荷塘一圈,我们来到了莲桥,在桥上看风景,更是一片翠绿的海洋,不禁陶醉。

清华园的美不仅是荷塘,路边的小风景也往往是惊喜。当我们放慢脚步,多用心观察便总能发现。走上清华路的时候,矗立路边的是一棵棵挺立的白杨,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让我们想起的却不是“雄壮”或“伟大”的词汇,而是那昂扬向上的《白杨礼赞》。这一排哨兵一样的树傲然地耸立着,且高且直,绝不斜出。而丈高之上,树皮上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是一个个睁开的眼睛。于是,又一篇小学课文,用挺立的姿势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清华校园很大,从我们居住的住宅楼到教学楼缓步慢行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却也是半个小时的艺术之旅。沿途经过的音乐厅、校史馆、图书馆,处处都有着艺术熏陶的环境,也有着传统美术的经典传递。在学堂路上,清风徐徐,学生们三五成群穿行其间,一辆辆单车不断掠过,趣味横生。再回顾下走过的路:熙春路、迎春路、听涛园、观畴园……每一个名字都充满了文学艺术气息,一个又一个或古朴或时尚的建筑更是传统与科技的一次激烈碰撞,让传统美术的经典和现代时尚的美学兼具,让人在每一个转角都不断感慨,不断赞叹。

 60001.jpg

西下的夕阳里,一抹多彩的云跃然而出,带来了另一篇小学课文,我和小张对视一笑,异口同声:“火烧云!”一片金色的云,橙色的云,粉色的云像一件件太阳的霓裳,把一缕彩霞投进了我们的眼睛。这一把夏日的云火,燃烧了在课文里流连的我们。这一趟清华之旅,既让我们看到了名校的不一样,也让一篇篇小学课文屡屡入心,默默地深耕文化,看到更多的风情。然后,我们继续散步,继续前行,来创造又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的故事。

  作者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9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堂管理员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