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2012.12.10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作者:李维喆

 

 

    【摘要】终身教育是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它已经从一种理念发展成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之一。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理念在我国广为传播并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其他发展较快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终身教育;发展;思考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终身教育理念古已有之,但成为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教育思潮,被世界各国和教育界普遍认同和接受,则功推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他是“终身教育”概念的系统阐述者和积极倡导者。1965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保罗·朗格朗,在召开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概念。它提倡每一个人一生都要不间断地学习、接受教育,不间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满足个性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倡导建立学习化社会。为系统阐述他的“终身教育”的理念,197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在书中保罗·朗格朗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内容、目标、方法和发展战略等问题。他的有关终身教育的提案,于1965 年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得到许多会员国代表的赞同。为了在全球推进其倡导的“终身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于1972年出版,先后被译为33种文本,在各国发行。至此,各国专家、学者阐发“终身教育”的论著纷纷面世。

    二、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终身教育在短短几十年中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国家制定教育策略的指导思想之一。

197910月,我国翻译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首次将终身的教育的理念引入中国。国内学者陆续出版了专著和一系列研究终身教育的文章,推动了这一理念在中国的传播。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第一次在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提及终身教育。

1995318,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首次用法律形式确定终身教育在我国事业中的地位。

199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1999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同时指出,“要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次建议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07月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构成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备,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战略目标。

2010年出版的《中国终身教育蓝皮书2008-2009》,论述了终身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市和支持系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政府责任,阐述了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学校教育,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成人继续教育改革,终身教育立法实践,介绍了世纪之交国际终身教育的走向,我国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实施及特色。

纵观这些终身教育发展的成果可以发现,终身教育在我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植根于社会各个阶层和教育领域,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推进了终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但是,与国外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终身教育的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终身教育从理念到实践再到成为现实,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还需要更多条件的成熟。

    三、对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1.对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经过几十年终身教育理念的灌输,但一些人仍然坚持传统只有教育才能培养人教育人的观念。在对教育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片面追求以文凭和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没有认识到教会学习者学习,形成学习能力是终生教育理念的核心和关键,往往给予学习许多功利色彩,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把教育拖入到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终生教育理念的认识,建立新的人才标准评判体系,使社会确立正确的教育认识和教育理念,把学历和文凭从职业资格中分离出来。

2.更加关注社会转型和结构变化对教育的挑战

日本是较早提出综合性的终身学习概念与政策并将其制度化的国家,在实施终身教育方面形成了日本式的教育模式,创建了终身学习型社会。但是真正推动日本终生教育理念发展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济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低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适应新技术革命的科技人才。而现实中功利化教育的弊端不断显现,迫使日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政策调整。终生教育的理念恰恰符合了日本教育发展的需要,受到了日本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重视,使得这一理念的发展进入到快车道。我国现在也面临着一个经济结构转型,产业调整加快,老龄化社会出现,人力资源优势即将耗尽,传统教育弊端丛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适应新技术革命的科技人才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必将不断深化,人们必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3.积极推进终身教育法的立法工作

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通过制定终身教育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公民终身受教育的权利和促进本国终身教育的实施。通过立法能够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调整,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真正共享,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蓄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各级教育之间的衔接,使各级教育之间职责明晰,行为得当,共同推动,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上下衔接,各种教育层次并存,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我国这些年来虽然在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中提出/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0/ 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0,用法律形式确定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但是在现实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关法律的缺失限制了终身教育的发展,而没有法律的保障就难以使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因而积极推进终身教育法的立法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务之急。

4.建立信息服务系统推动农村终身教育的发展

我国目前终身教育的发展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的终身教育关注明显不足。农民收入低,消费低,基础建设薄弱,传统思维的影响,都限制了终身教育在农村的发展。而1992年,日本有21个都道府县建立了终身学习情报系统。日本文部省还大力提倡和组织各地有关终身学习情报的交流和相互借鉴。近年来加大了用于新教育媒体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投入,先后实施了以学校设施的网络化、综合化和多媒体化为主要目标的“学校设施智能推进项目”、“多媒体大学实验项目”等。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也为我国发展农村终身教育提供了借鉴。这就是重视农民的远程培训,积极推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培训,加大教育网络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平台,因地制宜地探索新型农村终身教育模式。

随着全社会认识的提高,终身教育必将成为决定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重要因素,全面认识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也就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中国教育年度分析报告[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68.

[2]吴遵民,付蕾,美丽开. 社会变革与终身学习——“/ 社会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研讨会综述[ J] . 教育发展研究, 2010, ( Z1): 116- 119.

[3]李新民. 论构建中国模式的终身教育体系[ 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 ( 6): 98- 101.

[4]宋微,程艳,崔蓉. 终身教育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J]. 成人教育, 2008, ( 10): 37- 38.

 

 

    作者简介

    李维喆,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