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寒
【摘 要】加强医院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培养,提高医院管理人才的素质,提高卫生管理整体水平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促进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医院管理继续教育从业机构的管理和创造良好的医院管理政策环境等多种途径,将推动医院管理教育事业朝着科学、有序、规范化方向发展。
【关 键 词】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从业机构
【作者简介】张牧寒,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要求,切实加强医院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培养,提高医院管理人才的素质,提高卫生管理整体水平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我国医院管理一直遵循着“(医学)专家治院”的组织管理体系,医院的主要管理者几乎全部来自于医学专业人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被认为是“内行领导内行”的较优管理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院管理与经营日益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系统性与复杂性。同时,那种“医而优则士”的管理人才成长方式,也凸现出与当今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不相适应,这就从客观上提出了对医院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需求。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学科体系中,尚无“医院管理”这门学科,医院管理学仅仅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一门课程,就目前而言,医院管理人才不可能由传统的“学历教育”来提供。而另一方面,医疗卫生行业为解决医院管理水平落后,急需加快管理人才培养步伐,这就使得医院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成为切实可行的办法,由此而形成了近年来医院管理培训热潮。
目前医院管理的教育培训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分别承担,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效果评估等各方面标准不一,且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还有待完善。因此,希望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能够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以及专业化、规范化的从业机构队伍,不断加强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培训,从而提高我国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建立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是基础
中国医院管理经历过二个历程,与此也形成了相应的教育培训特征。第一个阶段是“卫生人说卫生事”,即局限于行业内自身研讨,其特点是“行政性”、“经验性”。这期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行政手段推出许多管理条例、达标建设及先进典型经验推广活动,各种培训班、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应运而生,它为我国医院管理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此模式形成的医院管理教育体系已被实践证明越来越不适应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第二阶段是“以企管套医管”,即引入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导医院发展变革。其特点是“新颖性”、“夹生性”,一时间院长求学“MBA”大行其道,医院也以引进“MBA”毕业生为荣。然而在工作中,院长们发现课堂上学到的企业管理先进理论,很难有效的应用于医院管理实践,就像MBA≠企业家,MBA同样不能解决中国医院管理现实问题,这是因为现今中国医院不同于企业的属性所决定的——企业管理遵循的价值观是“利润价值最大化(Profitable Value Maximization)”,企业只有在获得最大利润回报的前提下才会兼顾其社会公益责任。然而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价值最大化(Social Value Maximization)”,即在优先考虑为社会做出最大限度的公益贡献的前提下,再进行成本与收益间的权衡。因此全盘接受企业管理教育的医院管理者,势必会在实际工作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医院肩负的社会责任。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医院管理必然朝向第三个阶段发展,这就是“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Modern Hospital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它应是一门构建在多个管理学科基础上的跨学科体系,其有别于传统的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医院管理学,是专业技能微观-实用化以及管理知识宏观-综合化的有机结合。对医院管理岗位在职人员而言,现代医院管理教育培训在内容、目标、师资和方式等各方面更具有特殊性,既要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更要有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内容应涵盖人文素养、管理基础和岗位特质等知识范畴,目的是使医院管理者能更好地胜任其工作岗位。例如课程设置既要有管理类基础课程和个人素养提升课程,也应体现继续教育“定制化教育(Customized Education)”的特点,即需要根据教育对象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相应课程并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以帮助教育对象找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只有建立起一套现代、系统、科学的医院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才能为培养出符合当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顺应医院管理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二、促进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是关键
目前,国内尚无独立的医院管理学科,相关研究多偏重于宏观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卫生管理等方面,从事医院管理研究与教学的人员分散在卫生管理或其它管理专业及各类科研医疗机构中,他们或来自传统的卫生管理专业,或来自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专属人员不多,就医院管理这一微观层面的研究尚缺乏深入与系统,研究力量薄弱。教学中突出表现为理论有余,实践不足,条块分割,系统性差;某些课程仅局限于主讲教师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课题上;课程框架“套用、平移”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现象明显,针对医院实际应用性不强。这种没有建立在基本框架体系下的“各家学说”,一方面丰富了学员知识视野,另一方面也对学员把握重点造成困难。因此,在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专业师资与研究队伍的建立是关键,要鼓励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人文、法学、传播、心理学及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加强对医院的实证研究。
三、加强医院管理继续教育从业机构的管理是责任
众所周知,教育培训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购买过程,而是一个服务的过程,整个“继续教育服务链(Continuing Education Service Chain)”是贯穿从市场调研、培训产品销售、师资力量配备,到后续的教务支持、教学实施等全部过程,所有的工作环节都应该由高素质的团队利用高效运营的机制去完成。目前我国医院管理继续教育机构大多由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学会(协会)以及民间资本组建,因此为了创立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市场的良好信誉和品牌,使得这个行业能够长久、健康发展,无论是从业机构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并进一步完善从业机构的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
四、创造良好的医院管理政策环境是保证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决定了医院管理的发展方向较多地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毋庸置疑,目前医院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缺乏把管理作为个人职业生涯来规划的意识,很难在管理工作中投入全部激情与精力,从而形成“专业作医生,业余作院长”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而消除这种从业心态的根本措施在于医院管理职业化的政策落实,只有将管理岗位与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招来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好人才的作用。
本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方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三年来50期的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实践,不断探索、检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三维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框架”,在此框架中涵盖了较为系统、丰富的课程内容,并以标准化教学评估体系作为衡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教学资源是否高效利用的尺度,同时能够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定制不同课程内容或课程难易层级,实现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

三维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框架
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一个补课、两个吸取、三个加强”。“一个补课”,是根据我国医院管理受训人员医院管理基础知识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况,将医院管理基础课程拿来给学员补课,加强其基础知识水平。以我们开设的“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MHPA)高级研修班”为例,其课程中就包括了 “医院财务管理”和“医院信息化管理”等医院管理基础课程内容。“两个吸取”是根据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吸取企业管理和国外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经验,设置如“医院领导力”、 “医院战略管理”等虽属企业管理领域但对医院管理同样行之有效的课程内容。“三个加强”是指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人文、社会和法律的知识内容,如“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管理”、“压力管理”等,以解决医院管理中遇到的涉及伦理、心理、文化、法律等非医学范畴的多元化问题。
“三维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框架”中的标准化教学评估体系,是指对所有可量化的教学资源统一数据来源、统一评估方法、统一评估判断的客观评价方式,同时加以“培训体系研发流程”、“教学教法实施与评估制度”、“培训后效果评估制度”等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教学效果得到较为客观、量化的评价,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及时且相对真实的参考。
“三维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框架”的第三维是“培训对象”。我们针对医院管理领域中的不同人群(如医院药事管理和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等级(如医院院长和科室主任)开设了不同的管理培训课程,以满足不同层级学员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维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学科体系框架”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将学科体系中的多种构成因素进行拆分和组合,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课程内容,制定了相对客观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顺应了不同岗位层级或学习阶段学员的需求。
这套体系经过参加培训的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516家医院、4010人次学员及单位的检验,得到了普遍认同与好评;同时也获了2005年度清华继续教育优秀培训项目一等奖、2006年度清华继续教育自主创新一等奖、2006年度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的殊荣。
另外,为加强医院管理继续教育从业机构的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创立医院管理教育培训市场的良好信誉和品牌,使得这个行业能够长久、健康发展,我们建议探索实施“医院管理教育培训许可”制度,由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规章制度、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学员考核机制、教学支持体系、师资队伍状况等进行全面、定期的考察。同时设立信用档案,逐步建立行业内的监管体制、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医院管理继续教育这种方式培养了我国医院管理领域大量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医院管理继续教育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依然面对着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联起手来起来,为医院管理教育事业朝着科学、有序、规范化方向发展,营造“健康、和谐、发展”的行业环境而共同努力。
[本文曾发表于2007年第七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