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新时期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探究
2012.08.14

  马永斌  杨小慧    

    在我国,继续教育日益“主流化”是终身教育理念变为教育实践的最主要标志。当前,继续教育事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高等学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提供机构,必须适应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对继续教育的发展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自身特征和发展问题,从办学机构的角度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从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推行差异发展战略、增强项目研发能力、加强师资管理与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继续教育服务、拓展对外合作渠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

作者简介  琼,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中心职员    

            马永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研究中心主任    

            杨小慧,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中心职员    

     

在我国,继续教育日益“主流化”是终身教育理念变为教育实践的最主要标志。当前,继续教育事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学科门类齐全,拥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有大量先进的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及教学手段,有丰富的图书资料、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还与国内外有着广泛深入的联系。这些独特的优势决定了高校应该发挥继续教育主力军的作用,积极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对新时期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最及时和迅速的反应。    

一、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继续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和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对办学机构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大,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必须真正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加强教学管理评估和监控、保障继续教育质量。健全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两大重点是:    

首先,建立明确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一个严格而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组织结构。从教育培训活动的特点来说,质量保证包括学科专业、培训项目建设质量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习质量保证,管理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设备质量保证,经费保证等。因此在组织机构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设置各种专门的常设或临时的质量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如质量保证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合作项目审批小组、课程研发小组、教学评估小组、师资开发与管理小组等[1]。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层次各组织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明确,也为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次,建立严格的培训流程监控体系。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包括前期项目调研和入学准备工作(准备阶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授课环节(实施阶段)以及继续教育结束后的评估和反馈工作(结束阶段),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对继续教育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质量监控。    

准备阶段监控——包括市场调研和需求评估、培训项目立项审核、师资配备与沟通监督、课程内容审核、合作项目与合作协议审核、招生信息发布审核、市场宣传与推广监督以及学员入学准备工作管理监督等环节。    

实施阶段监控——是指对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师学员的反馈进行系统的考察,综合考虑学员、教师、班主任、项目负责人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服务。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对培训现场的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学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保障良好的硬件环境;第二是调动现场气氛;第三是现场跟踪了解学员学习反映,以及教师授课效果,并及时反馈;第四是处理现场异常情况,引导学员进入学习状态,保证培训效果。    

结束阶段监控——在培训结束后,培训项目的评估和反馈非常重要:包括学员满意度的评估,学员学习效果和影响的跟踪,项目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项目社会影响的评估等。学员满意度评估包括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对授课师资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项目教学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培训结束后后续的学习效果跟踪服务工作,对教育培训质量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后期的跟踪服务工作,重点在于为学员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利用培训机构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学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推行差异发展战略

一方面,随着人才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加大,学员选择培训机构也越来越理性,关注培训带来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当前教育培训业分化越来越细,千篇一律的跟随型培训项目很难立足。因此,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成为摆在高校继续教育机构面前的最重要课题,可实施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有:    

1、办学定位差异化。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在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市场定位,瞄准消费需求的层次和对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师资资源、学校文化、课程特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独一无二的办学特色。    

2、培训品牌差异化。继续教育机构应依托本校的文化传统,塑造培训品牌。使高校的文化传统蕴含于继续教育中,如北大民主自由,清华严谨认真,南开开拓活泼,据此形成高校各具特色的继续教育品牌。使培训品牌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具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3、市场拓展差异化。市场差异化战略的前提是要认真考察培训市场中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特性和偏好,以此确定某类消费群体对产品内容的需求以及市场推广策略。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市场拓展的差异化还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二是寻找市场空缺和突破;三是营销模式差异化。虽然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机构普遍树立了一定的营销理念,但是其营销模式同质化却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不仅要积极创新营销模式,以节约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还要根据产品特色和不同消费者群体推行多样化的营销模式。    

三、增强项目研发能力

长期以来,很多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配置和考核方式,而忽略了成人的学习需求和继续教育的特点,使得高校继续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激发继续教育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高校必须开展培训项目的创新和研发工作。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有三种研发模式可供选择:调研市场,自主开发;专家参与,高端开发;行业协作,依托企业开发[1]。具体而言,优质继续教育项目的创新和研发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项目前景,着眼可持续发展。要考察项目的市场前景和行业发展前景,从规模、效益、可持续发展几方面综合考虑,形成合理的教育培训产品储备和更新制度。

2、以精品项目为核心,开发系列项目。培训项目的研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追求短期效益。应在打造精品培训项目的同时,开发系列化的培训项目,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训项目群。    

3、建立研发团队,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当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课程内容过多依赖兼职教师本人,继续教育机构在课程内容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培育项目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关键,这主要依靠专业化的研发人员和研发团队的组建机制。这方面可借鉴马里兰大学学院(UMUC)的项目研发模式。首先学科专家设计出课程大纲(包括学习目的、主题、达标要求等),课程大纲被学校核准后,由学科专家和继续教育项目协调人、课程设计专家共同创建课程框架。然后由授课教师根据这个课程框架,个性化地运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此外,开发案例库、和企业建立知识联盟等方式也有助于增强项目研发能力。

四、加强师资管理与培养

高校继续教育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水平,这也是继续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当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的师资以兼职教师为主,但是由于兼职教师的不稳定性很大,难以管理,因此必须明确与兼职教师的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并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1、明确合作机制。通过正式协议,明确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时间,建立继续教育机构和教师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协作互动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2、设置激励机制。将对教师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激励结合起来,具体激励手段有:给予合适的薪水、绩效奖励、额外任务的补助等;提供技术支持、课程研发支持;营造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员、教师和企业沟通的平台;争取教师所在单位的支持;支持教学科研成果的发表出版;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课程版权制度等。3、制定监控措施。如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和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予续聘等。4、开展教师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内容培训,如教学设计专家和课程专家一对一指导,举办各类研讨会、工作坊,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网站进行在线学习交流等。    

五、完善继续教育服务

国内很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受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对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发不够,因此缺乏长期服务意识。而提供完善周到的教育服务是一个继续教育机构成熟的标志,也是其立足的根本。本文认为完善继续教育服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供完整化的培训服务。完整的培训服务不仅包括培训需求诊断、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阶段,还注重前期培训需求的详尽调研以及后期的各项增值服务和培训效果持续跟踪。近来咨询式培训很受企业欢迎,这种模式就是为企业提供了整体化的解决方案,注重培训的前期调研和后期的效果落实,通过深入的调研,提出相应的诊断报告和改进措施;通过系统的针对性培训实施,从而解决企业问题。如美国智越的咨询式培训服务流程为,“预咨询阶段——深入诊断阶段——培训方案设计阶段——培训实施阶段——结束阶段——后续服务阶段”,而每个阶段内又有详细步骤,如培训方案设计阶段还包括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研究与评价替代性方案——提交设计方案——客户确认的过程。这种完整系统的培训服务很值得高等学校借鉴。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重点是根据客户需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创新,主动提供个性服务,这能够大大提高继续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常见的手段有:1、赠送课程或者讲座,如赠送原课程内容上的提高课程,或者是情绪疏导和压力管理等情商教育课程;2、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如参观、考察、实习等;3、搭建学员交流平台,如会员沙龙、同学会、俱乐部、英语沙龙等。    

六、拓展对外合作渠道

当前,很多高校内多种继续教育形式并存,不仅有函授夜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还有成人非学历培训、网络学院等,造成了他们各自为营,相互争夺生源、教学设备场地、师资等资源,这种内部的恶性竞争削弱了整体优势。而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主要利用的是本校的教育资源,如师资、教学场地等,与本校的院系较好地开展了合作,而对校外资源较少利用,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健全的资源合作机制。因此,建立和优化对外合作机制,对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与各类相关机构进行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利用对方的资源(包括品牌影响力、市场优势、课程资源、营销合作、师资资源等)来获得稳定的培训资源,增强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以提升继续教育竞争优势。这种合作有以契约为基础缔结战略联盟,也有非正式的合作,通常的合作渠道为:1、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可积极参与政府推出的大型项目和工程,提升品牌的美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可协助各级政府推动本系统或本地方继续教育发展,有利于开拓地方培训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2、加强与企业合作。可与跨国企业、大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一方面能够深入企业实际,挖掘企业真正的培训需求,为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发课程,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保证培训效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高校自有案例库的开发和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3、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利用行业协会专业化资源以及高校的教学组织能力共同举办培训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岗位资格认证培训。4、加强与同行办学机构的合作。可通过交换资源、联办活动、互相宣传等方式进行合作,如一方可提供师资和课程内容、一方可负责招生和教学管理。或者采取特色课程组合的方式合作,学员可得到双认证证书。5、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办学。与一些具有特色课程、资深教授的国际一流高校进行学历或非学历的合作办学,可以提高自身的品牌竞争能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教育管理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这也是促进继续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阎桂芝,王爱梅. 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

[2]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少华.激励与监管:高校管理培训业的必由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

[4]马永斌.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高校应对培训市场发展变化的思考[J].继续教育,2005.6

[5]程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6]张桂菊.论继续教育的品牌战略与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5.9  

     

[本文曾荣获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2007年全国继续教育征文二等奖]


 

[1] 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经验对策——“内地—香港继续教育专家论坛”会议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