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敏 贺 林
【摘 要】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要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型国有企业普遍重视自主创新,但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而私营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一旦私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后,却具有更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活力,但是,私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受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能力不足的限制。
【关 键 词】创新主体;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钟 敏,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南区管理培训中心主任
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升级和创新的过程存在争论和反复,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依靠自身的研发和创新力量,但是从80年代中期以后,在技术进步的公共政策导向上,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逐渐显现出来,并在进入90年代后逐步成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是这一政策的明确标志。
在技术升级过程中,同一项技术的升级会有不同的技术路径,“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将中国的技术基本锁定在依赖国外技术的轨迹上,引进物化在人工制品上的技术(不仅包括产品、设备,而且包括图纸、操作手册、专利说明书等信息载体)虽然在短时间内会使得我国技术水平上升,但是却损失了在研发这些产品中形成自身技术能力的机会,以至于形成不了自己的技术路径,因而在长期的竞争中产生劣势。于是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典型的例子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主要企业走了20年的引进技术路线,到现在还是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开发新车型。“以市场换技术”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我国今后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的发展趋势
我们国家如今正式提出自主创新,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把“显著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列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国家也不断加强科技研发经费的支出。表1是我们国家2003年至2005年主要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可以看出,每年经费投入增长比例在20%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处于上升趋势。
表1 2003~2005年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情况
| 2003 | 2004 | 2005 |
R&D总经费支出(亿元) | 1539.6 | 1966.3 | 2450 |
增幅(%) | 19.6 | 27.7 | 24.6 |
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 | 1.31 | 1.23[1] | 1.34 |
[1]:GDP按照经济普查后调整数计算
但是还和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表2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2年就远远超过我国2005年的1.34%的水平。
表2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年份 | 发达国家平均 | 美国 | 日本 | 德国 | 法国 | 以色列 | 韩国 |
2002 | 2.5 | 2.7 | 3.1 | 2.5 | 2.3 | 5.1 | 2.5 |
按照目前科技研发经费每年增长20%,而GDP每年增长10%计算,我国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将在2012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2.5%的水平。
2002年中国每百万人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研究人员及技术人员数为633人,远低于发达国家在1999年的3575人,甚至低于中等收入国家2001年的806人。2002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占世界的1.09%,无论与中国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都不相称。
二、我国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分析
目前我国科技研发经费还很低,但是科技研发经费分配到不同部门的产出效率不同,所以,有限的研发经费应该优先分配给产出效率较高的部门。表3给出了近几年来研发经费在不同部分之间的分配情况。可以看出,投入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比例占总经费的30%左右。而且这部分投入大部分是属于基础科学研究,是不能减少的,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企业部分的研发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出科技研发经费今后投入的重点。
表3 2003~2005年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在各部门之间分配情况
| 2003 | 2004 | 2005 |
企业R&D支出的比重(%) | 62.4 | 66.8 | 68.3 |
科研院所R&D支出的比重(%) | 25.9 | 22.0 | 20.9 |
高校R&D支出的比重(%) | 10.5 | 10.2 | 9.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为此我们通过公开数据,分析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和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图1和图2分别是今年来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总经费和这些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企业投入比例的情况。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逐年增长,尤其在2004年增长33%,增长幅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20%左右的水平。表4说明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我国全部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这表明我国研发经费的重点有向大中型企业倾斜的趋势。
从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研发经费来源中企业投入占份额处在上升趋势,而政府投入的比例处于下趋势,而我国政府对研发费用投入的绝对值是增长的,所以说明企业对研发投入增长幅度更大,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
表4 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
年份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占全社会的比重(%) | 39.5 | 42.4 | 43.5 | 46.8 | 48.5 |
三、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分析
是否企业越大,其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就更高呢?表5给出了按企业规模划分时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我们发现中型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只有20.8%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研发经费是大型企业的一半左右,人均经费也较大型企业低,但是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却高于大型企业,说明中型企业一旦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而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后,在有限的研发经费投入下,有着比大型企业更高的产出效率。
表5 2004年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所占比重(按企业规模分)
| 所占比重[1](%) | R&D人员 (人) | R&D经费 (万元) | 人均经费* (万元) | 专利 申请量 | 发明专利 拥有量 | 新产品 产值 (亿元) | 新产品 销售收入 (亿元) |
大 型 | 58.1 | 381053 | 6169278 | 16.2 | 20779 | 7181 | 13707 | 13726 |
中 型 | 20.8 | 272879 | 3375033 | 12.4 | 21539 | 10807 | 6855 | 6695 |
合 计 | 23.7 | 653932 | 9544311 | 14.6 | 42318 | 17988 | 20563 | 20421 |
[1]:所占比重指有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所占比重,下表同
表6给出了按企业类型划分时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占28.4%,尤其是国有独资企业这一比例高达49.1%,这说明国有企业普遍重视自主创新活动。而17.7%的私营企业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在所有企业类型当中位于下游,说明私营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活动。
但是,我们也发现,国有企业在研发人员占总研发人员的18.2%,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13.2%的情况下,专利申请量占总专利申请量的5.3%,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总发明专利拥有量的8.5%;而私营企业在研发人员占总研发人员的4.6%,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4.3%的情况下,专利申请量却占总专利申请量的14.8%,而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总发明专利拥有量的11.0%。而且我们通过统计发现,私营企业在相同的研发费用投入的情况下,在所有类别的企业当中,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都是最多的。这说明我国私营企业一旦重视自主创新之后,更具有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活力。
表6 2004年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所占比重(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 所占比重 (%) | R&D人员(人) | R&D经费(万元) | 人均经费* (万元) | 专利 申请量 | 发明专利 拥有量 | 新产品 产值 (亿元) | 新产品 销售收入 (亿元) |
内资企业 | 27.3 | 538625 | 6967742 | 12.9 | 28298 | 13884 | 11952 | 11888 |
国有企业 | 28.4 | 118820 | 1257601 | 10.6 | 2258 | 1531 | 1601 | 1627 |
集体企业 | 11.7 | 10628 | 272518 | 25.6 | 1065 | 292 | 685 | 661 |
有限责任公司 | 29.4 | 236638 | 2865532 | 12.1 | 10575 | 5553 | 65 | 63 |
国有独资公司 | 49.1 | 92646 | 1017524 | 11.0 | 2375 | 914 | 86 | 86 |
股份有限公司 | 45.2 | 137007 | 2065199 | 15.1 | 7850 | 4388 | 73 | 73 |
私营企业 | 17.7 | 30036 | 408611 | 13.6 | 6264 | 1987 | 5020 | 5077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3.9 | 40937 | 743741 | 18.2 | 4929 | 1612 | 1584 | 1709 |
外商投资企业 | 18.0 | 74370 | 1832828 | 24.6 | 9091 | 2492 | 3593 | 3525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 24.0 | 34367 | 986681 | 28.7 | 5553 | 935 | 900 | 850 |
外资企业 | 11.5 | 26924 | 592064 | 22.0 | 2361 | 1306 | 2292 | 2297 |
合 计 | 23.7 | 653932 | 9544311 | 14.6 | 42318 | 17988 | 20563 | 20421 |
同时,我们也发现,相同研发投入的情况下,私营企业在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方面与国有企业持平,而在相同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情况下,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远低于国有企业,这说明我国私营企业虽然具有更高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力,但是将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占领市场的能力不足。
对比国外的专利成果转化率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我国技术转化能力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专利转化率只有25%,专利推广率在10%至15%上下浮动。相比之下,日本等发达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至80%[4]。如何加强企业把创新活力转化为市场效益的能力成为提升私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
四、结论
1.今后我国应继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并且对自主创新投入的增长要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2.企业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并且其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3.大型企业创新活力不如中型企业,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不如私营企业。
4.私营企业将创新活力转化为市场效益的能力不足。
5.建立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增强将创新的活力转化为市场效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敏.领导力实验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 Philip kotler et al.marketing move:anewapproach to profits,growth,and rnewal[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2.
[4] Gary Hamel.Leading the Revolution[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8.
[5] Clayton M.Christensen, Michael E.Raynor.The Innovator’s Solution[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该文发表于《科学管理研究》杂志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