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校企深度合作、共创互利多赢
2012.08.09

宁 红    李德升

【摘   要】清华大学和新兴铸管的人才培养合作,不但使清华找到了自己的服务市场,找到了其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支点,而且使企业找到了培训、储备人才和提升品质值得信赖的资源,培育了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实现了互利双赢。

【关 键 词】校企合作; 教育培训

【作者简介】 红,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宣传联络办公室/咨询中心主任

            李德升,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金融培训中心职员

一、振兴民族企业的共同使命,促使清华大学与新兴铸管集团联姻

清华大学是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云集了国内外各领域、学科众多的著名专家学者。在近一个世纪的教育历程中,清华大学已为社会输送了数十万名各类高级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1985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依托清华大学的优势资源和广泛影响力,以其雄厚的一流教育资源和符合“三高”的专业化教育服务体系,专心于人才知识创新工程的深入落实,积极推广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教育创新等先进理念,广泛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积极把清华的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现实生产力,以培养、储备各类高级人才,帮助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协助政府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科技强国,振兴民族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集团一直以“科技兴企、科技强国”为使命,全面致力于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的锻造。其核心产品离心球墨铸铁管的综合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达到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管理创新奖。当前,新兴铸管集团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的一系列要求,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及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全面实现集团“科技兴企、科技强国”以及“十一五”规划等战略目标,要在整个企业创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储备一大批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拓的思路,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具备先进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良好执行力的中高级企业精英和创新型人才,以大力提高集团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急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支持,强力整合国内外一流的教育资源并及时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专业服务,协助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优良的基因,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正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振兴民族企业的共同愿景,名企与名校顺势联姻,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互利共赢合作。

二、清华大学的专业化培训为新兴铸管集团点燃了体制改革和高速发展的引擎

2006年元月20日,双方在清华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并将项目定名为“新兴铸管集团公司现代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后在20066月,双方决定追加“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主题的4个培训班。当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新兴铸管集团举办了10个培训班。

2007122,双方签订“2007年系列专题培训项目”合作协议书,同时还签订了“学习型企业咨询项目”合作协议书,并举行了聘请集团为 “清华终身学习俱乐部常务理事单位”的仪式。当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新兴铸管集团开展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专题研修、行政管理专题研修、企业文化专题研修、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修、现代管理高级研修”等专题研修班8个班的培训。

截至2007年底,双方合作总计举办了各类专题面授培训班17个,学员926人次。

每一个企业因其行业、发展历程和战略规划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核心能力,成功的企业都善于通过组织学习,不断传递和重塑文化,持续提升和再造核心能力。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定制的培训致力于为组织学习提供领导思维、创新知识和前沿理念,以鼓励智慧发展和提升洞察能力为目标,打破传统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依据企业的特性、围绕企业实践和培训需求量身定制,兼顾组织收益和个人成长而“量身定制”专门计划。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为新兴铸管集团定制课程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注重管理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的结合,课程方案充分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竞争环境、文化特质、人员特性和发展状况等因素,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问题研讨、经验分享和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员贡献和分享管理经验,促成企业内部的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授课教师不仅洞悉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经验,而且对企业管理有较深入的研究,是资深的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这样依据企业的特性需求灵活设置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均得到了参与培训学员的高度肯定和一致赞誉。

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大力营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树立“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团队,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中央企业的要求,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如果说,人才是企业生存基础,创新人才是企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动力,领导干部是企业运作的引擎,那么创新型领导干部队伍就是带动企业运行的高效发动机。清华大学配合新兴铸管集团的“十一五”规划所做的人才培养战略,为新兴铸管集团造就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和市场需要,具备先进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骨干精英队伍,构筑的学习型组织,为企业打造了强有力的“火车头”,是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巨大财富,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实现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巨大动力,也为企业实现科技强国的理想实现集团“十一五”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到清华学习,不但使新兴铸管集团广大参训领导干部亲身感受到了清华悠久的历史传统、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博大深厚的文化魅力,比较系统地了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企业的基本规律和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学到了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文化,大大地丰富理论和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启发了思考、启迪了创新,在学习的总结、讨论以及同专家的交流探讨中能够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已结束培训的前两期企业领导回到企业后,能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学到的现代管理理念,学以致用。20064月,集团公司召开轻工企业“十一五”期间改革发展研讨会,主办部门反映,以往都是领导要求大家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这一回许多参加过培训的领导主动调整改革发展思路与规划方案。3542厂是一个管理与效益在集团和湖北省都名列前茅的纺织企业,厂长胡福生同志参加培训后感到深受启发,提出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优势的产品和比较成熟的市场,首先进一步整合好内部资源,调整厂内服装企业产品结构,向家纺高端产品的下游发展,延伸产品链条,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高的资产回报,同时寻找外部机遇,利用省市对改制企业的优惠政策实现低成本扩张。3522厂是集团一个比较优秀的装具生产企业,彭长清厂长认为,这次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对企业管理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基准,这是比什么都重要折。他通过深刻反思,认为企业固然缺人才、缺产品、缺市场,但缺思路才是最可怕的。他运用所学的战略管理理念,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上、培育核心竞争力上、构建新的营销体系三个方面全面修改提升了企业的“十一五”规划,在发展思路上发生了质的升华。二期研修班的芜湖新兴铸管公司孙保民副书记,围绕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基本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问题与教师讨论、请教,后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一个全面培训班组长以上骨干的解决方案,为企业下步炼钢投产、铸管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各期研修班的学员代表在结业式上表达了到清华学习的巨大感染、启迪和收获,并在课程结束后集体加入了清华终身学习俱乐部,愿秉承清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终身学习。

新兴铸管集团已经搭建起了学习型构架,参训领导干部回到企业开始为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指导。

新兴铸管集团领导在二期研修班结业式的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集团派企业各层领导干部到清华接受创新理念,接受最新的管理知识和信息,培育学习型企业的价值,认为与清华合作对集团来说是意义相当深远的战略决定。

双方在总结前几期合作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将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企业专家诊断、清华课堂进企业、远程学堂等项目和领域上开展深入合作。

前期合作的成效和一系列的持续合作项目已经证明,双方合力打造企业精英的规划将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创校企合作新里程

   20065月,新兴铸管集团成为清华终身学习俱乐部的常务理事单位会员,清华大学将通过俱乐部的服务平台源源不断地持续为新兴铸管集团提供长期持久的专业服务。

20074月初,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型企业咨询项目组开始对新兴铸管股份司

进行调研;200712月,学习型企业咨询项目组完成为新兴铸管股份公司创建学习型企的方案报告。

清华大学与新兴铸管集团的合作,在广度上涵盖了集团内部的全部中高级管理干部,涉及了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行政管理、企业文化等多个领域;在纵向上包括了集团中高级管理人员、二级企业厂长书记,经营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副厂级领导,中青年后备干部等多个层次;培训的时间前后三年,并正在延续;在课程配置上紧密联系企业的多层次培训对象的实际和行业、岗位等特点的不同需求,充分考虑了国家的政策指向、集团的规划、企业的目标等各项因素,全面地融合了国际与国内的最新知识和信息,极具实用性与前瞻性的个性培训方案设计;在师资上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这样的合作层次和深度堪称开创高校与企业合作培训人才模式的先河。因此,在清华大学——新兴铸管集团现代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仪式上,国务院国资委干部培训中心杨永志副主任、新兴铸管集团刘明忠董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胡东成院长均对此次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校企合作的一个新坐标。

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与新兴铸管集团的合作,开拓了为国有大型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的广阔市场,深化了以培养高级人才服务社会进而实现科技强国使命的教育职能,为把自身锻造成全球的培训典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清华的教学提供了更丰富和生动的素材,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深入发展;新兴铸管集团与清华合力打造的学习型企业,给企业真正充加了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注入了强劲生机。这样的合作,不但使清华找到了自己的服务市场,找到了其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支点,而且使企业找到了培训、储备人才和提升品质值得信赖的资源,培育了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实现了互利双赢,更重要的是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中还可以带动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说,这样的校企深度合作,是互利多赢的战略合作,必将引领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该文发表于200811月召开的第八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