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桂芝 李森林 张忠义
【摘 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企业管理的研究,它挑战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论,认为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逐一分析所有涉及高校继续教育的利益群体(高校中的继续教育主管机构、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人员、内聘和外聘的师资团队、委托培训组织和学员、合作机构等),有利于明确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性质、功能和管理制度本质,进一步理清高校继续教育的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关 键 词】高校继续教育;利益相关者;框架分析
【作者简介】阎桂芝,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李森林,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华东区管理培训中心主任
张忠义,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司法培训中心主任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简介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批从事企业研究的管理学者和经济学者对“股东至上”治理结构的逻辑提出批评,并从企业战略、伦理等角度,详细论述了企业各主体的作用,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在诸多理论的定义中,弗里曼提出的广义、狭义两种定义是较有代表性的,他的广义定义为:“任何可以确认的、能够影响公司目标实现或者被公司目标实现所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如公众利益集团、政府机构、同业工会、竞争者、工会、以及雇员、顾客、股东等”,狭义定义为:“任何可以确认的、组织持续生存所依赖的群体或个人。如雇员、顾客、供应商、关键政府机构、股东、一定的金融机构等”。并指出,从战略角度上,应该考虑更广的定义;而从经营者来看,宜考虑较窄的定义。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周文斌在《企业和谐的利益观及其支持环境》一文中写道:“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函数不应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应分享企业剩余和控制权。利益相关者除股东外,还有债券持有者、贷款者等债权人、一般员工、经营者、供应商、某些顾客,甚至还包括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权力部门等。”
二、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属性
高校的继续教育机构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涵盖了高校中继续教育学院(部)、成人教育学院(部)、远程教育学院(部)和夜大学等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之外的办学机构。例如,于198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就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所在高校成立,专门从事继续教育职能的学院。相对而言,补习式学历教育性质的职业教育学院和夜大学在我国高校中的起源较早,但随着教育部“对高校中夜大学等带有非正规学历教育性质办学机构向完全非学历性质教育转型”的意见精神,各高校中的继续教育机构正逐渐走向单纯的非学历教育性质的培训机构。
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呈多样化趋势,除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外,还有政府部门所属的培训中心、各行业协会组织、国内外商学院、咨询公司、培训公司包括企业大学等。一般来说,学习者参加学习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补偿型的学习者,往往是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完成学历教育,现在选择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补偿;发展型的学习者,或是由于职位提升,或是由于工作领域的扩大,感觉能力不足,或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继续学习;转变型的学习者,是使自己能够适应新兴产业或者新的工作岗位需要,比如原来化工专业背景的现在进修计算机等;休闲型的学习者,完全为了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素养,如插花、茶艺、围棋、书法等,其表现之一是老年大学越来越多。针对这些培训需求,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办学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官方成立的高校所担任的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相对于学术责任来说,大学的社会责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机构所必须承担的责任。高校要以承担学术责任为本,但不可轻视社会责任的存在。广义的高校社会责任是指作为社会机构的大学所承担的一切责任,即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之外,还包括促进人类和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民主、健康、文化交流等。而高校中的继续教育机构所承担的就是高校除学术责任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外的其余职责。这是由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性质所决定的,继续教育机构在高校中不像科研教学的院系直接面向老师、学生、科研项目委托单位,也不像高校中服务、管理的部处直接面对各个院系行政事务的日常办公,它既履行着“教书育人”的高校教育职责,又承载着面向社会中工作管理、技能提升的智力支持与服务责任,满足学习者与委托培训单位的学习需求,办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学习收获也更加丰富具体。
三、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利益相关者
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包括:高校继续教育的主管机构、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人员、内聘和外聘的师资团队、委托培训组织和学员及合作机构等。
1、高校继续教育的主管机构
高校继续教育的主管机构是指高校行政机构中涉及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学习认证和教学教务管理的部处机关。一般而言,继续教育的主管机构包括教育培训管理处(部)、教务处、研究生院、校长办公室或校务委员会等。而高校中有专门设定继续教育管理机构来负责继续教育的管理与认证是继续教育规范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和目标。继续教育主管机构是专门对非学历非学位培训教育、远程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方面行使管理职能的学校行政机关,代表高校在上述业务范围内与国家教育部、教委等相关上级领导部门进行工作联系,负责制定高校发展培训教育、远程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的相关政策,审批立项、统筹规划协调组织继续教育,并代表高校统一颁发各类培训证书、成人教育学历和学位证书,进行证书电子注册,组织制定代表高校培训品牌的评估认证体系,组织课程评审委员会对办学实体的培训课程进行评估和认证。
2、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人员
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员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事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员工,另一个方面是指从事行政管理或教学服务工作的职员。相对而言,继续教育涵盖面广、学习的工作实践性要求强,单纯的内部教师队伍很难满足广泛而又高质量的学习需求,所以大量的外聘教师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必然。本单元所指的员工是指从事行政和教务管理的继续教育工作者,这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中的主体,也是最核心的资源。教务管理者履行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教学服务工作执行者。这样的工作包括:课程体系研发工作、招生宣传答疑工作、学员的学习档案管理工作、授课师资聘请确定工作、授课期间的教学服务工作和学员结业(毕业)要求中的考勤考核工作等。
3、内聘和外聘的师资团队
教育工作中,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授课师资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继续教育机构的师资来源于内聘和外聘两个部分。一般而言,内聘师资主要从事职业技能类和基础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聘师资基本有四个来源:主要师资来源于大学教授,这不仅局限于本校的师资,而且包括境内外高校中在自身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学术能力上有卓越贡献的杰出教授;其次是政府组织或者说官方机构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包括研究院/所/中心、学会/协会的学者;另外还有部分师资聘请社会上专业的培训师和咨询师;还有一部分师资来源于知名企业的高管和成功企业家。
4、委托培训组织和学员
委托培训组织特指企业、公司、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或政府机关的组织部,作为培训需要的提出人,委托组织经过对意向培训者的定位、测试和汇总,向承办培训机构提出具体的培训需求(提供培训人数、培训天数、培训费用和培训者的年龄学历工作背景构成等资料),签署培训协议,并在培训活动实施过程中与过程后监督培训的完成情况和培训质量的优劣情况。学员是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核心,应该说,教育培训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完成学员对培训的需求和期望而提供和展开的。
5、合作机构
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是以合作各方的独立利益为前提的,在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基础上,为共同更好地完成教育培训工作、扩大教育培训领域与规模,以共同利益、相关尊重和相互信任为基础而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合作机构即可能是本校的其它院系,也可能是其它高校(包括境外大学),也可能是政府机关、协会商会等,当然还包括为了拓展业务领域和招生规模而和一些中小培训公司建立的招生代理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不是简单的集体主义,它不是要用集体利益代替个体利益,而是为了通过合作而取得各自的具体利益目标。其次,合作关系力求发现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共同利益。“求同存异”是合作关系比较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对代理招生合作机构(特指一些培训公司)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有显著的加大趋向,同时对这些合作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大,而有些招生代理公司为追逐短期利益,有意夸大其代理项目培训效果的宣传,由此导致的学员与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之间的纠纷层出不穷。如何维护从事继续教育高校的标准与声誉?如何保证合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如何保障合作各方的权力和利益?这些问题值得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反思和认真对待。
6、其它
作为一个组织教学和教务工作的培训机构,所从事的是学员参加学习的全程组织工作,所涉及到的工作繁杂。就培训机构的上下游客户而言,除上述提及还包括餐饮住宿等宾馆酒店、授课场所的提供商、印刷出版企业(印制设计招生材料、讲义材料等)、旅游公司(提供学员参观考察的用车等服务)、拓展公司(联谊开展的拓展活动)和提供摄影摄像速记等服务的会务公司等。这些客户机构,虽然不直接参与到教育培训活动,但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对培训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利益相关者的逐层分析框架
“利益相关者”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制度的核心和本质,准确地把握和分析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性质与特点。
罗索夫斯基曾在结束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职业生涯之际,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的书。罗索夫斯基列举出大学的四类群体,并就其与大学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划分为最重要群体、重要群体、部分拥有者和次要群体四个层次。罗索夫斯基教授这一关于大学利益相关者的阐述对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利益相关者框架分析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根据罗索夫斯基关于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分析,针对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可以提出四类利益相关者组成的高校继续教育机构模型:机构中的行政人员和高校继续教育主管机构是权威利益相关者;教师(含内聘、外聘师资团队)、学员是重要利益相关者;已结业学员、委托培训组织和合作机构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意向学习学员和培训机构的部分次要上、下游客户等是非重要利益相关者。
权威利益相关者是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主体,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是真正制定和影响继续教育政策和执行的权力主体。值得注意的是,大学中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主管机构作为权威利益主体,不仅要对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现状实施有效管理,更加重要的是要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这一新兴和朝阳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对如何办学、如何实施管理、如何考核认证等具体工作做出统一的制度化文件,只有这样才能整顿、规范目前相对混乱的高校组织培训的现状。
教师和学生永远都是各类教育组织的核心。相对而言,继续教育的教师和学员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所以聘请师资的专业水准和学员的考核要求成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继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分配在每个课程的讲授时间较短,同时又对课程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课程不可能按照学历教育的方式讲授,这对讲师对课程的综合驾驭能力、对学员培训需求的深入了解程度和对继续教育的灵活办学方式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一般对学员的出勤和考核不太严格,这与继续教育认证体系的相对松懈有关,而作为办学主体的权威性最有力保障,结业证书颁发的严肃性和严格性会大大提升办学机构的品牌价值。
对于潜在利益相关者和非重要利益相关者来讲,其价值体现基本上是从属于继续教育机构所带来的收益,虽然不会对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但会对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和品牌口碑有一定的间接影响,也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胡赤弟. 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 教育研究, 2005,(3).
[2] 阎桂芝, 朱广慧. 继续教育中的中介组织[J]. 继续教育, 2006,(1).
[3] 张忠义, 李森林. 培训工作中的项目管理[J]. 继续教育, 2006,(8).
(该文发表于《成人教育》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