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礼宁 李立匣 王少军 霍秀英
【摘 要】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本文对高校为什么应当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作用、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关 键 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作用
【作者简介】尹礼宁,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司法培训中心副主任
李立匣,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司法培训中心职员
王少军,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司法培训中心职员
霍秀英,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司法培训中心主任
一、高校应当在大规模干部培训中发挥作用
教育培训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各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等的综合素能的重要举措。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发[2006]3号);2007年,中央又印发了《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随后,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中央精神,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式启动。
中央和各地各部门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要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鼓励和规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完全可以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我国的重点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重点高校,大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文、史、哲、经、法、理、工、农、商、管等,学科门类基本齐全,可以基本满足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而专业性重点高校,则更可以发挥其独到的学科领先优势,引领相关干部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提升其专业业务能力。高校有雄厚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和优秀的教学力量,他们善于传道授业,乐于答疑解惑,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并且教研结合,处于学科前沿。高校还有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图书馆、网络、文体中心等),浓郁的学习氛围,安静的校园环境,这些符合普通国民教育要求的条件,也完全可以直接在各级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很好的作用。所以,高校不但具有学科、师资、研究成果的教学资源优势,还有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管理经验和现成的硬件资源,高校不但应该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出力,为社会服务,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加入干部教育培训队伍之列,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重要补充,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作用,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之一。
二、高校如何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作用
干部教育培训与高等教育不同。首先是教育与培训的区别,体现在目的、内容、方式方法的不一,其次是接受者的不同。高等教育是按既定的教学大纲进行的专业、系统、规范的学历学位教育,受教育者的身份是学生,他们一般尚未步入社会,没有工作经历,在高校全时学习。而干部教育培训是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的在职干部的(大学后)继续教育,是一种成人在职教育,学员来自具体的工作岗位,带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教训和体会,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短期放下工作或在工作的同时来接受培训、进行研修,工学矛盾不可避免;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不是基础理论,不是学历学位,而是讲究实效,注重学以致用,注重开阔思路、转变观念、激发创新,提升综合素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培训需求灵活设计,培训的方式也应因培训对象、内容而异。
那么,高校具体怎样才能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
1、高度认识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除了依靠党校、干部学院等力量外,充分发挥高校(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重点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有利于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规模,构建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格局。高校积极投身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是贯彻中央精神、响应政府号召的举动,有助于快速高效地推进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价值,促进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当然也能扩大学校的影响,提升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可见,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有、也完全可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校积极探索并认真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对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也对高校自身发展很有意义。
2、认清优势,把握特点,在培训内容、方式上大胆创新
如前述,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在于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而高校拥有相对党校、干部学院多的专业和院系(所),学科门类更为丰富齐全,因而不同学科优势互补,学科间的融合、渗透较好,有利于边缘学科的涌现和发展,教师队伍中既有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又有多学科融会贯通的跨学科领军人物。高校要认清自身优势,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着力提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可以在校内外选择优秀师资,并通过忠诚交流、演练和实践逐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干部培训理论与方法的干部培训师。高校也能够在经典培训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干部培训的目标和学员的具体情况,开设一些干部关注、现实需要的前沿、边缘、交叉的新专题或课程,如:台海局势发展态势、“三农”问题研究、国学智慧与领导之道、孙子兵法与团队管理、医卫管理中的法律问题、行政执法与公共行政伦理、WTO与中国基础教育、党建与公共部门经济学、传媒与突发事件、职业道德与宗教信仰,等等;根据学员的来源地区、行业设计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如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区域发展、城市规划、教育管理、群众文化工作、社区建设、食品监管、安全生产、税务征管等;结合学员的教育背景、委托单位的培训要求等因素,设计诸如女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青年干部、文化修养、依法行政、拒贿防腐、心理健康等专项培训项目。
高校还应该在培训形式上把握成人学习和干部培训的特点,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将面向校内学生的传统、程序化的讲授、报告式知识灌输方式转变为适合成人学习特点、有利于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培训效果的高度参与式教学组织和实施方式,灵活采取研究型学习、行动式学习、体验式双向互动式教学(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一种或几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还可以或“请进来”或“走出去”,或二者结合。培训期间不妨穿插安排沙龙式研讨、访问、交流、考察等环节,根据需要组织专题研讨、论文写作和讲评等活动。在培训的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上不可以千篇一律,而应灵活掌握,可长可短、可连续可间断、可定期可不定期,当地或异地、国内或国外或几个地点结合均可。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高校要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和力量,在充分调研和沟通的基础上,大胆启用、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官员、实战派人士参与培训的组织和教学工作,与名师、培训专家共同打造优质、特色的培训课程和专题;尝试与地方、党校、其它培训机构及高校的联合开展培训项目,强强联手,取长补短。
3、社会效益第一,注重质量,追求实效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工程,是高校的荣誉和责任,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助力。高校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放在首位,努力满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促进培训效果的不断提高。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取决于高校(培训主办方,施教者)、干部(受教者)和干部选派单位(受益者)三方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其中施教者高校的作用首当其冲[5]。高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办方,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及时管用”,不能一成不变和单调稀少,在内容的选取上可以通过“定单”与“菜单”、推荐与协商、要求与引导、调研与比较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在培训模式上要“开放搞活”,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培训格局,培训的方式要与培训目标、受训干部相匹配。培训工作要尽心尽力、善始善终,一是不能只管开课,不管对象、不问需求;二是不能只管培训中情况,不管培训前调研沟通、不问培训后反馈和效果、没有培训后的跟踪和研究。要注意培训经费合理使用、精打细算,认真做好成本核算,用好每一分钱,要以低成本赢得高实效,杜绝不必要的开销和浪费。
三、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相继参与到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各类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清华大学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面向社会培训干部作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对校内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和整合,成立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培训管理处,将继续教育学院转变为办学实体,其下设立公共管理培训部,公共管理学院设立干部培训中心,从而形成了以继续教育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为主要基地、发挥各院系专业优势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清华大学注重规范管理,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首位,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优质课程,打造精品项目。学校积极推进“研究型培训”,突出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培训形式的创新,把学术型课程体系变为学术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把课堂学习为主变为以专题调研、案例研讨、论文训练等构成的立体化培训形式。学校还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在全国27个省(区、市)的162个国家级贫困县免费建立217个远程教育站点,通过卫星传输优质教育资源,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学校从国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的培训理念与模式,不仅组织干部到境外学习培训,而且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授课、举办讲座,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内容。学校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培训的内容安排、师资配备和生活保障等各项工作。2005年以来,清华大学已累计为中央部门和31个省(市、区)培训党政干部8.5万多人,其中厅局级及以上近1000人,县处级7000余名,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映。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和政府管理学院也开展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广东等地区合作开展领导力、公共管理、现代金融管理、依法行政等系列培训项目,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也或多或少地参与和开展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当地和全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贡献了力量。
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和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方式还带有针对校内学生的高等教育的烙印,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讲授、填鸭式的集中面授死板、枯燥,学员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调动不够,参与度不高,课堂沉闷,现场效果不理想,长期效果则更差;二是高校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恶性竞争,尚未建立高校之间的干部教育培训联手协作机制,与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及社会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甚少,不但没有充分借助外力、壮大自己,反而影响了自身的提高发展;三是迄今高校仍只是干部教育培训队伍的辅助和边缘力量,高校的干部培训尚未正式纳入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体系,尚未得到中央和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高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作用的发挥。显然,第一个方面主要靠高校内部的机制改革、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即可以靠高校自己修内功得以不断改善、提高;而后两个方面的问题则有赖于校际间的合作和高校与政府、社会的沟通、协商,还与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和影响、实效紧紧相关。所以,高校进一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不但必要和可行,而且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S/OL].(2006-03-29). http://www.gov.cn/jrzg/2006-03/29/content_239832.htm
[2]《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S/OL].(2007-05-17). http://www.eol.cn/NMIE_5874/20070517/t20070517_233164.shtml.
[3] 王峥,卞成.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6,(5).
[4] 胡昌.增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研究[J].党政干部论坛,2007,(S1).
[5] 挖掘高校办学潜力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EB/OL].(2008-9-5). http://www.hie.edu.cn/yxyj/news.asp?new=921.
(该文发表于2008年11月召开的第八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