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娣
【摘 要】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发展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在考察和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的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当代中国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中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从教育法制、教育结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实现我国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 键 词】继续教育;欧美模式;教育法制;教育结构;网络化
【作者简介】肖立娣,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对外交流中心职员
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从世界范围内看,欧美已经成为继续教育总体上最发达、人力资源开发最先进的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有效的办学和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对继续教育立法工作的重视。继续教育成为欧美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有机部分,从而使其在欧美地区始终具有强大的活力。分析中外继续教育,探讨其差异性,无疑对改进和完善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欧美继续教育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英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作为当今世界继续教育最为成功的地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和总结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这种办学教学模式值得我国根据实际国情和发展现状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和吸收。
1、欧美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和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以取得学历文凭作为受教育的主要目的的传统观念,在欧美的继续教育中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现在,人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得文凭,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立有专门的法律条款。政府不直接管理继续教育事宜,只通过立法和拨款等手段对继续教育进行宏观调控,来影响继续教育的发展。欧美的民间组织也主办继续教育,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学术组织。它们虽属于民间团体,但对继续教育决策具有较大影响力。
西方国家的继续教育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且能够得到国家政府拨款资助。比如,英国开放大学89%的财政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部的拨款。除了国家资助和企业的赞助,还有少数来自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和学费。国家资助一般用于培训机构日常开支和专业团体的补助津贴、特殊情况下的设备和基建开支等,企业的继续教育经费用于企业开办的各项继续教育或委托办学、送职工外出学习等。政府还以法律方式确定经费筹集方式以及国家和企业应尽的义务,建立继续教育基金制度,保证专款专用。
2、欧美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科学技术驱动和终身学习需求的世界,欧美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的网络化、终身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和趋势更为明显。
欧美继续教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能够较好地满足学习者学习与生活、工作的需要。网络高等教育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继续教育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通过网络手段为大众提供越来越丰富与优质的信息及学习资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在美国,多数高校都将网络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育普遍得到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可。2005年已有90.6%的美国公立大学提供在线学习内容,较2002年58%的学校大幅增长,增长率达56.2%。其中,44.5%的大学提供完全网络课程。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在某些领域,知识的衰减速度达到每年10-12%, 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到5年,一个人只有靠不间断的继续教育才能使知识不断更新。欧美继续教育表现出终身教育的特点,利用社区学校等形式,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开办高等教育机构,学生从20 岁至80 岁都有,表现出强烈的终身继续学习的愿望。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企业将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给继续教育带来新的视野和理念,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2005年,美国有56万国际学生,占高等教育总人数的25%,其中,继续教育国际学生数量占据了相当比例。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开展国际教育、培养国际型人才、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窗口。
二、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中国继续教育的现状
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继续教育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继续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1978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继续教育也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开展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成效之显令人瞩目。
在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方面,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教育机构,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现阶段,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2、中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国家和政府缺乏对继续教育的体制的有效调控与指导,导致体制和管理的缺失,继续教育陷入“多头管理”或者几乎“无人管理”的境地;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保证,我国各级领导和社会对继续教育认识程度有限,重视不够,影响其深入发展,使得新世纪中国继续教育规模在普教、高教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其次,国家对继续教育无序的规模和质量缺乏控制。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引发了“用关系”、“增计划”、“争指标”等不良行为;对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由于没有明确和权威的评估指标体系,无法监管,各类学校培养质量良莠不齐、规格无序。
再次,缺少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办学单位自筹经费。近年来,继续教育规模萎缩,经济效益下降,因此许多学校收紧或取消了过去多年对于继续教育的优惠和扶持性财政政策,使继续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最后,社会与成人教育机构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落后,使得社会上认为继续教育“不正规”甚至“可有可无”,影响着继续教育的发展;还有些人把继续教育视为创收和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来源,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
三、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情景,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对民众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加速发展了继续教育。与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相比,我们还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中国的继续教育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认真思考:
1.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法制
我国由于缺乏继续教育基本法,影响了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的法律效力,致使许多关于继续教育的规定不能很好贯彻实施,也使继续教育行政工作缺乏一个有力的法律依据;从中央到地方、从综合部门到专业部门,还没有构成相互配套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没有明确人事部门在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因而导致部门间职能不分。为了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立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市场的管理,规范继续教育的行为。
2.调整现有的继续教育结构
继续教育的市场属性很强,继续教育实施机构要把自己作为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市场需要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条件下,继续教育要建立起灵活的自主调节机制;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要适应市场规律,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反应灵敏的市场调节机制。
3.大力发展现代继续教育网络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继续教育手段的革命,而且带来了继续教育模式的革命。这种在我国刚刚兴起的现代化教育形式,虽然具有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便于社会各阶层成人学习等优点,但由于投入的资金量大、师资要求高,一般都只是由普通高等学校来办。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要进一步加强西部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在一个知识推动的世界文化中,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只会增强,人们需要拥有普遍的、无处不在的教育机会以适应社会不断增长的学习需要。21世纪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等理念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应当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办学理念的经验,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又能负担得起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在这样一个日益壮大的追求继续教育和学习的市场中,继续教育将更加繁荣,必将在满足终身学习需求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伟伟, 张明.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4,(5):34-36.
[2]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 in the 1990s. (NCES, 1998), 131-137.
[3] 刘奉越.美国继续教育的特色[J].继续教育研究,2006,(1):13-15
[4] Delling M. The Adult Education in the World (London:Routeledge, 2000), 127-133.
[5] Klaus Pehl, Gerhard Reitz. “Volkshochschul Statistik Arbeit sjahr2004,”http://www.die-bonn.de/, 2005.
[6] The World Bank. Rethinking World Bank policy and practice in support of adult and nonformal education. Draft paper. 2003.
[7] Saral D.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ly-enhanced and interactive e-learning system in the delivery and concept quality of degre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 in managemen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8,139-142.
[8] Donavant BW. “The new,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online instruction in a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etting,”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2009):227-245.
[9] Bonicoli, Marie Paule. “How to change learning process represent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via distance-learning technology: the case study of aFrenchContinuingEducationCenter. 2nd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 Society,”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1(2008):30-35.
(该文发表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