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香港高校后勤管理及其启示
2012.08.03

肖立娣

【摘  要】本文根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的调研,总结了香港高校后勤管理对于内地高校的五点借鉴和启示。

【关 键 词】香港高校;后勤管理

【作者简介】肖立娣,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对外交流中心职员

以作者近年多次访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对香港高校的后勤管理有所了解。香港高校深受欧美教育的影响,将“学生发展理论”确立为后勤管理的指导思想,后勤管理不仅为学生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也组织指导和管理了学生非学术性活动或课外活动。与内地高校相比,具有以下值得我们借鉴的特点和启示。

1.管理人员专业性强

香港高校总务后勤管理人员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和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总务后勤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多数持有本科以上学历,大多数管理人员为商业、管理、经济、机械、园等专业毕业生,都有较高的专业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知识,且行政管理人员比例少,都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相比,国内高校有较高学历和相对应的专业知识的后勤管理人员比例不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来源、自身素养及综合素质与后勤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绝大多数的后勤管理人员,还存在文化水平不够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背景不强、缺乏现代化管理的实践经验等弱点。这正是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要努力改变的状况。

2.后勤经费比例高

香港高校经费的使用除了教学、科研外,有相当大的比例用于后勤服务。在经费的筹措中,除了学费、住宿费和面向全校师生收取常规的服务费外,对于开展社会服务的项目也收相应费用。香港高校大学生服务中心的经费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0%;一是政府拨款,占20%。经营收入由3部分构成:学生上交的社会福利费,占10%; 承接政府贷学金管理事务的劳务费,占7%;经营管理学生公寓、食堂等服务设施的收入,占63%

内地高校针对后勤经费短缺这一现状,结合地域与学校实际情况,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完成了从事业后勤向市场后勤的体系转换。几年来,在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后勤的直接运行费用基本没有增加,后勤运行效率、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却都有显著提高。但是,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却没有相应的财力作为支撑,后勤服务所需要的财力缺口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香港高校在后勤经费筹措上的经验值得借鉴。

3.膳食服务多样化

香港高校都设有食堂和餐厅,各校餐厅的建立具有多种功能,既为本校师生服务也为社区服务,有时还可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许多高校的食堂和餐厅采用BOTbuilding- operation- 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是现代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是政府为了吸收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而采用的投资融资方式。运作方法是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将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管理权授予私人投资者,特许期满后,将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餐厅为师生提供了全天候的服务,经营品种多样化。也有高校引进社会快餐店入校经营以方便师生用餐。各校在餐饮管理中注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在高校的食堂中,除去成本后都能获得可观的盈余,为高校膳食管理上档次和硬件发展奠定了基础。

4.学生宿舍独具特色

香港高校学生把学校比喻为父亲,负责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个人发展机会,而把书院比作母亲,让同学们在大学里面学会做大学集体的一员,进而作社会的一员。

在香港,大部分高校实行书院制或舍堂制,学生是不要求强制性住校的,要想住宿,学生必须提出申请,申请的人远多于可提供的宿舍。香港的宿舍不仅可以睡觉,更是学习的课堂。几所香港高校的组织形式各有特色,香港大学实行的是舍堂制。香港中文大学实行的是书院制。

香港高校宿舍有七大特色:

1)宿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香港,学生宿舍除了是学生休息和睡觉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活动和娱乐的场所。学生对宿舍楼有非常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除了日常管理外,宿舍还是开设第二课堂的地方,并建立了一套宿舍教育体系,包括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

2)宿舍是学生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开展,譬如体育活动、沙龙聚餐活动、球类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在内地,学生活动大多以社团为单位。

3)教授、老师担当宿舍管理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往往是由比较高层次的教授或者老师担任,这些老师喜欢和学生接触、沟通。老师自愿报名参与宿舍管理,实际上,在香港高校中,大部分老师都兼职管理宿舍,有的老师甚至申请住在学生宿舍,方便和学生沟通。内地高校则是由宿舍专职管理员进行管理。

4)宿舍也设奖学金——中文大学宿舍采用书院式管理,有完整的行政架构。书院设有奖学金,住在这里的学生可以申请这里的奖学金。

5)学生可以参与宿舍管理——学生可以参与宿舍管理,可比较自由地发挥想象,按兴趣和活动特点,布置个性化的宿舍。这点与内地学生有相似之处。

6)学生自己申请宿舍——宿舍不是由学校安排的,而是由学生自己申请的。住在哪儿跟谁住,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学校只需根据先来先得的原则进行安排。例如,像中文大学这样的书院形式,学生在申请某一个书院的时候,会比较书院的奖学金、管理、活动、特色等等后才确定申请哪个书院。

7)宿舍布局像一个家——除了日常的居住外,通常还设有24小时开放的自修室、厨房、活动室、休息处等,让学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这在内地高校是极少见的。

5.校园安全保障责任化

香港高校对安全保卫非常重视。学校承担的管理责任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和学习场所,提供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负责物资、设施和设备等的安全管理、运输、存放和处置,采取一系列监控、人员培训等措施,降低对教工和学生们的潜在危险。在宿舍楼和教学科研的建筑物内都有自动报警装置,用于防火、防盗和突发事件,高校还开设防灾自救课程,以增强学生防灾自救的知识。保安人员各司其职,严格按章办事,不讲情面。学校建立了环境安全和健康责任制,责任体包括管理董事会,安全、健康和环境委员会,学校校长和副校长,设备(安全与环境)管理处,各学院/中心安全办公室,监管工作人员,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等,责任明确,各负其责。

 

(该文发表于《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