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高校服务社会,助力学习型企业建设
2012.08.03

刘美娟 吴一鸣 丁武 刘树宅

【摘  要】 高校远程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远程培训项目”为例,分析了高校如何在非学历行业及岗位教育培训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优化教育培训效果、帮助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本文分析认为,发展行业、岗位远程培训,须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高校在实施行业、岗位远程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取得企业领导的支持与认可;发展行业远程培训,高校应根据自身优势学科与相应行业接口,将培训工作做细、做深;高校远程教育机构在行业培训预测、教育咨询、资源研发方面应有自己的专业团队;利用市场细化原理,分析用户需求,为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学员,提供最恰当的服务。

【关 词】高校服务社会;学习型企业;行业培训;岗位管理能力

【作者简介】刘美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跨区培训中心职员

            吴一鸣,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讲师

              武,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跨区培训中心主任助理

            刘树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跨区培训中心职员

一、高校职能的演变

现代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固有职能, 12世纪高校产生于社会发展对教师、医生、牧师等专业人才的需要,一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漫长岁月里,人才培养是社会赋予高校的唯一职能。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新职能并为人们所接受,起源于以洪堡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者的倡导与努力,按照洪堡的理念创办的柏林大学,成立了研究所,在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原则下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19世纪后期形成,20世纪中期开始盛行的高校职能,在高等教育史上,该职能的产生以“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为标志。威斯康星校长查尔斯·范·海斯在就职演说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高校服务于社会的目标和理念。他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高校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高校,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服务都应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1]”这三者并不是同等的。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学校三个职能的产生与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先有培养人才,再有发展科学,再有直接为社会服务。它的重要性也跟产生的顺序一致,产生的顺序也就是它的重要性的顺序,即第一,培养人才;第二,发展科学;第三,直接为社会服务[2]

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职能的延伸,是以直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3]。伴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化和发展,高校服务社会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如: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兴办合资企业、高校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相互支持等等。其中,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办各种进修班、培训班、非学历教育等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已成为高校对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个人”的巨大贡献。

二、高校远程教育——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

我国的网络高等教育开始于1999年第一批高校试点远程教育学院的设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络高等教育市场不断扩大,带动了参与人数的增加。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今天需要甚至渴求知识的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多。艾瑞咨询认为2011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的用户规模将达到2900万,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和贯彻落实,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远程与继续教育的规划,今后十年,网络教育这个行业大有机会。

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学历教育阶段和非学历教育阶段,当然,目前依然有很多高校以学历教育为主,且学历远程教育占据着远程教育市场的较大的规模。学历教育服务对象以没有获得大学学习机会、获取学位为主的用户(补偿型用户);非学历教育的服务对象则主要以为寻求职业发展而学习的用户(发展型用户)和为适应岗位变化而学习的用户(转变型用户)。非学历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必然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补偿型用户数量将逐渐减少。我们认为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资源为主非学历教育培训。如,清华大学推出的“清华远程学堂”大型培训系列项目,其宗旨是“以清华优质教育资源,助力中国学习型组织建设”。从“开阔视野、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培训技能”等角度出发,开发、整合了一批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涵盖科技、管理、金融、工程、医药、人文、法律、时政等多个专业领域,并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以多种组织形式如中外名家前沿讲座、清华科技创新论坛、清华卓越领导培训、清华卓越企业培训、清华远程教育课程、优秀专业培训项目集锦等传输到政府、企业之中[5]。第二个阶段,以行业、岗位培训为主。培训对象需求一致、培训目标具体统一,这就为培训内容的细化、服务支持的个性化提供可能。它将是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很多高校已做出了有益探索。如:北京交通大学为铁路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北京师范大学为中小教师提供的远程教育培训,清华大学为中央企业班组长提供远程培训。本文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远程培训项目”为例,分析高校如何在行业及岗位教育培训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优化教育培训效果、帮助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目的。

三、基于职业岗位资格的远程教育培训案例分析

为全面提高中央企业60余万班组长职业素质,国资委委托清华大学,开展“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培训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中央企业班组长的岗位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班组工作水平和班组长管理水平,建设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技能型、管理型、效益型、创新型、和谐型’班组”[6]。该项目的实施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项目经过充分论证,培训时机恰当。对于非学历教育培训,时间的选择非常重要。成人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用性、即用性”。培训时间安排过早,学习者意识不到他们即将有相应需求,学习动机不大,培训效果难以实现;过晚,亦然。本项目经过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充分论证,培训实施的时间非常恰当,班组长学习热情普遍很高。

其次,培训目标一致,培训对象及其工作环境较为统一。该项目用户都是中央企业班组长,通过本次培训活动,他们期望达到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胜任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工作;中央企业班组长的工作经历、工作环境、单位提供的支持较为相似,这可以使得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学习支持更具个性化。这也是行业、岗位资格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

再次,培训方案经过科学充分论证,符合中央企业实际情况;培训内容设计符合央企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要求。通过组织央企班组长座谈、集团负责人多轮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需求分析,制定培训方案,并组织中央企业和专家对培训方案进行数次论证。专家和调研企业普遍认为“课程体系合理,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课程通用性、规范性强,并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总体上切合 班组长的实际需求”。此外,根据学员对课程评估结果,每年对课程进行30%的更新率,以保证课程的质量。

最后,充分利用成人学习特点,利用多种策略和方法,激发、维持班组长学习动机。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KnowlesM)认为,成人学习者学习自主性较强、生活经验对其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更乐于接受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为主的学习。鉴于此,利用项目平台课程评估、学员论坛、QQ群等在线交流工具随时倾听学员对培训课程、培训活动、学习支持的需求,当学员意识到自己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时,会更容易激发、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此外,在线直播课堂、学员文苑等栏目都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

此外,为了更好的推进项目实施、帮助每一位班组长达到培训目标。每个企业还设立了企业管理员,这些管理员能随时查看本企业学员学习进度,了解学员学习困难。企业管理员都非常认真负责,定期组织学员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学习感悟;组织学得快、学得好的学员将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写成文字,放在平台上,让更多的学员收益;部分班组长家里没有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不能上网、或者家里没有较好的学习环境,针对这一现象,很多企业管理员,还申请单位领导帮助,组织学员利用单位机房进行学习。这些活动,对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讨论和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成为趋势。职场中发展型和转变型用户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推动力,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质教育资源,为这两类用户提供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系统性的学习,从而促进我国就业人员人力资源的再开发。结合上述案例,我们认为高校远程教育机构发展行业、岗位远程培训,须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校在实施行业、岗位远程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取得企业领导的支持与认可。企业的认可,对于参训者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效果的达成具有关键作用。没有企业的认可,学习型企业、学习文化的建设几乎无从谈起。

其次,发展行业远程培训,高校应根据自身优势学科与相应行业接口,将培训工作做细、做深。一方面,可以帮助相应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高校立足实践,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比如:铁路行业的专业人才培训,交通大学优势较大;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则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系统的高校最为适宜;通用管理能力的培训、工程技术技能的培训,则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优势最为明显。

再次,高校远程教育机构在行业培训预测、教育咨询、资源研发方面应有自己的专业团队。欧内斯特·博耶曾经说过:“要把服务看成是学术水平,就必须将服务同一个人的知识的专门领域直接联系起来,与自己的专业活动联系起来或直接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这种服务是严肃的、需要的。它要求有传统上是与研究活动相联系的活力和责任心。[7]”我们认为高校远程教育机构的专业团队应具有以下能力:

具有较强的高校远程教育机构在行业发展、岗位胜任力方面的研究能力,其研究成果应能预测、引领行业人力资源发展,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相应岗位招聘、选拔、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

具有成人教育咨询能力。在成人学习与教育方面,能为学员进行专业的学习诊断,为学员的学习类型、学习潜能等多项学习的内在因素进行检测;帮助学员调整潜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其学习技能;帮助学员了解自我优势职能和职业人格,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科学地制定生涯规划;具有专业的远程教育资源研发能力。目前的远程教育资源较多的沿袭了学历教育资源研发方法与模式,没有特别针对在职学员的特点。我们认为,对于在职学员,课程应具有以下特点:在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系统性;在表现形式上,应能开发出“小而全”的课程资源,所谓“全”是指每个课程资源都能包括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或者一套完整的操作技能,所谓“小”是指每个课程资源不仅占用空间小,时长也要足够短。

此外,在远程教育技术运用、远程教育管理运作等方面也应有更加专业的表现。

最后,利用市场细化原理,分析用户需求。为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学员,提供最恰当的服务。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需要对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变的认识与引领,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全面认识,对岗位要求能力与技能的全面了解,并初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刚刚迈入工作岗位的新人,他们需要逐渐适应岗位角色,逐步完善自身的岗位胜任力,在实践中查漏补缺,逐步提升。随着工作时限的增加,有些人会遭遇职业困倦期,产生倦怠情绪,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生产性行业甚至会产生安全问题。此外,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有不同,对压力管理、情绪疏导等课程的需求也有差异。因此,高校远程教育应细分用户,为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学习服务。

美国继续教育专家阿普斯(Jreold W. Apps)曾说过:“在广泛的意义上而言,继续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社会及个人生活的质量;为人们发现生活的意义提供帮助;为个人掌握学习技巧助一臂之力;为社区为其成员提供一个更为人性化的社会心理及物质环境提供帮助。[8]”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提高,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普及,高校远程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必将承担起这一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568.

[2] 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6179.

[3] 刘宝存著.高校理念的传统与变革[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239.

[4] 陈嘉.现代大学功能的再认识[J].北京:高等教育,20069:22.

[5] 王爱义,宋吉缮,罗念龙,康飞宇.依托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推动终生学习社会建设【M.科技与教育,20059),P65.

[6] 王瑞祥主编.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vi.

[7]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5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930.

[8] Jreold W.Apps,Problem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McGraw-Hill Book Company Inc.,New York,1979.66.

 

 

(该文发表于《继续教育》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