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梅 吴维库
【摘 要】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以三峡工程、东气西输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国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的突出特点以及对继续工程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提出了继续工程教育在应对重大能源与水资源挑战方面的作用。
【关 键 词】中国继续工程教育;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应对挑战作用
【作者简介】吴金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司法管理培训中心职员
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一、继续工程教育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工程教育是大学后终身性的工程技术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对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中国继续工程教育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加强继续工程教育工作,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升一个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提高本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需要继续工程教育支撑的中国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特点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建设在我国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三峡工程、东气西输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这三项我国21世纪最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可以看出我国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所具有的突出特点。
一是建设规模大、建设战线长、建设周期长。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总工期从1993年至2009年共17年,计划总投资900.9亿元,预计动态总投资达2039亿元。建成后的三峡水库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西气东输工程迄今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当代最大输气管道之一,全长4000公里,西起新疆的塔里木轮南,东到上海白鹤镇,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投资435亿元人民币,前后有2.6万余名建设者参与工程建设。2002年7月全面开工,2004年10月1日投产。
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2003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二是专业技术涉及学科多,且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
三峡工程的科研项目专业涉及泥沙、航运、水文、地质、水工、施工、建材、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生态环境、人文等多学科、多专业;在三峡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众多难题中就有两次长江截流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三峡大坝的高强度混凝土快速施工,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和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创造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投产世界新水平等五个最大技术难度题。
西气东输工程从设计、材料、设备制造、施工、监理、检测、验收到运行等都有一些技术空白和难题。例如:长距离、大流量、高压输送技术;单气源多用户输气系统工艺;多站点、多出口输气系统自动控制技术;X70高强度级别管线制管、铺管;地下储气库技术;大口径管道施工技术;生态保护问题、公共安全问题等。
南水北调工程在工程技术上,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结合,中线穿黄工程中大断面开挖盾构技术应用,东线低扬程大流量水泵选型和制造,北方地区冬季冰期输水安全以及长距离调水的自动化管理等。
三是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一些技术中外合作。
三峡工程在引进两家全球500强公司阿尔斯通和ABB的发电设备,与挪威克瓦纳和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向哈电进行全面技术转让;中标的加拿大GE和德国伏依特、西门子(VGS),与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向东电进行全面技术转让。 西气东输管道项目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与英荷皇家壳牌集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建设与输送公司等世界著名油气公司采取中外合作方式建设及运营管理,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整个工程的技术标准直接与国际API标准接轨,引入外方总监、HSE管理等全新的管理方法。南水北调工程中,中国和意大利合作了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
三、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对继续工程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1.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项目要求继续工程教育树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新观念。要树立人本观念,把参与重大能源与水资源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大教育、大培训的继续工程教育对象,全面、持续、深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要树立创新观念,继续教育机构要通过继续工程教育的创新,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力,紧紧围绕重大能源和水资源新技术,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树立市场观,继续工程教育部门要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努力开拓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教育资源,不断解决继续教育动力问题,使继续教育成为重大工程的迫切要求,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自觉行动。
2.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要求继续教育机构提升自身能力。目前,我国一些继续工程教育机构对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项目市场需求缺乏前瞻性的考虑,与企业的沟通互动不够,存在着追求高层次的趋向;教材内容跟不上发展中的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进展;除少数高端继续工程教育机构师资力量较强外,普遍缺少有丰富企业经验并掌握高新技术的教师。因此要不断提升继续教育机构能力,不断推进继续工程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
3、中国继续工程教育正面临本国制造业全球化和国际工程教育全球化的双重挑战。从我国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国际技术与管理合作的特征看,我国继续工程教育需要适应国际工程教育全球化的新形势,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还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提升国内制造业吸纳国外先进技术能力,使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四、继续工程教育应对重大能源与水资源挑战方面的作用
1.继续工程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破解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工程难题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几年来,继续工程教育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进步的现实路径。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的科技人员通过继续工程教育拓宽了新知识,吸收了新技术成果,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地破解了三峡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众多难题,填补了西气东输工程一些技术空白,推进了中国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进程。例如三峡工程就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至2007底,三峡工程形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2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围绕三峡工程相关项目诞生的发明专利达到700余项,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创造100多项世界之最;多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推动中国水电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西气东输工程创造了第一次输气管道系统工作压力和管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一次在国内管道建设中采用世界管道罕见的大规模压气站;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编制了我国大口径天然气长输管道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等17项第一。
2.继续工程教育是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国际技术和管理合作的纽带和桥梁。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机构与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广泛的联系,通过教育与科研合作,跟踪世界科技水平,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三峡工程公司和国内制造厂家通过继续工程教育培训人才,消化吸收了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引进国外一流先进机电设备和转让的全部技术,并进行创新,为右岸电站提供了我国自己制造的4台世界一流水平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或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到来。
3.继续工程教育是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建设周期长,还会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要求为其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前沿技术。继续工程教育可以按照项目建设的各阶段需要,培养各类人才,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确保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
继续工程教育在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建设上要继续发挥好这些作用,需要政府、继续工程教育机构和项目建设方共同努力。政府应该运用政策、法律和体制手段构建支撑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推进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继续工程教育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学以致用,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重大能源与水资源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重大能源与水资源工程主抓单位或企业则应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与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多样的形式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其工作所需的相关培训和教育,并应采取有效的体制和激励措施确保培训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6号.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新华社,2010年02月28日.
[3] 罗尧成.探讨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4] 吴建中,赵爱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技术综述.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http://www.leadge.com/,2008-9-17.
[5] “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中国南水北调网, http://www.nsbd.gov.cn/.
[6] 田宗伟,叶葳.500万:骄人的三峡速度──三峡工程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进程回眸[J].中国三峡建设,2008(1).
(该文为第十二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WCCEE 2010)会议论文中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