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技工院校校长培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2012.08.03

潘文贵

【摘  要】校长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通过技工院校校长培训项目实际案例,运用全面翔实的数据从学员结构、课程体系、成效评估、项目分析四个方面对技工院校校长培训项目进行研究。重点对项目的优势、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指出了完善措施和方向。

【关 词】技工院校;校长;培训项目

【作者简介】潘文贵,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南区管理培训中心职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要求,引导技工院校校长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提升技工院校校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推动技工院校发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委托,于2006-2009年先后举办了九期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班。

一、关于培训项目

1.项目名称: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班;

2.培训对象:省(区)高级技工学校(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主要负责人;

3.培训人数:合计453人,其中,广东省五期班,249人;山东省两期班,98人;广西区两期班,106人;

4.培训期限:每期班为期一周,脱产、集中在清华大学面授培训;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专家讲授、案例讨论、问题研讨、经验分享、分组练习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6.组织形式: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主,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辅联合组织实施。

二、校长学员结构

2006-2009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受广东、山东、广西三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先后举办了九期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总数453人。

1.年龄结构

40岁以下82人,占18%41-50286人,占63%51岁以上85人,占19%

2.知识结构

大专及以下32人,占7%;大学352人,占78%;研究生69人,占15%

3.职务结构

校长(院长、书记)201人,占44%;副校长(副院长、副书记)212人,占47%;其他职务40人,占9%

4.其他结构

在性别构成上,男性394人,占87%;女性59人,占13%。在民族结构上,汉族415人,占92%,少数民族38人,占8%

三、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项目的课程设计以“开眼界、长知识、拓思路、促创新”为课程目标。引导技工院校校长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帮助技工院校校长了解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新内容,提升教育理念,加强技工院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水平。疏导技工院校校长关于“学生进校前,担心招生难;学生进校后,担心发生意外事情;学生离校时,担心就业难”的心理纠结。助力技工院校真正实现“出口畅,入口旺”。

培训课程体系由十个课程模块与一个参观考察环节组成: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教师评价与学校管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新时期校长领导艺术、解读校园文化、校园安全与突发事件处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压力管理与阳光心态、参观清华实训中心与重点实验室等。

校长培训项目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均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教授、专家,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研究院、实训中心、新闻传播学院,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馆等院校和机构。

四、培训成效评估

培训成效的评估主要采取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453份,收回438份。综合以上实证调查情况,整理出参训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共九期班)的评估反馈结果如下(平均分,满分5分):

1.培训课程内容及师资的评估情况。针对培训师资的调查问卷,从教学能力到学员满意度设置了六个问题,学员在与之相关的问题上给出一定的分数。如关于教师在讲课思路清晰和重点突出方面,得分4.52;教师在课堂控制力和引导学员思考方面,得分4.49;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方面,得分4.24;教师授课内容的启发性方面,得分4.31;教师授课讲义对课程学习的帮助方面,得分4.17;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满意度方面,得分4.86

2.培训项目管理和服务的评估情况。问卷还对项目组织实施及管理进行了调查。如关于培训工作人员在听取学员对课程及教师的意见方面,得分4.33;培训工作人员在帮助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方面,得分4.28;培训工作人员在考勤及课堂纪律管理方面,得分4.51;对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整体满意度方面,得分4.35

学员对项目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汽车工业技工学校校长梁新的中肯评价颇具代表性,“参加清华大学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使我动力无限。过去也曾参加过广东省举办的技工院校校长岗位证书培训班,那些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功的训练,而这次在清华校长班的学习是提高性的,科研性的,是我们校长所急需学以致用的知识和理论,这些高端、前沿、实效的学习内容,使我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营养,整个视野和眼界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阔和提升,全新的理念常常使我们精神振奋,流连忘返”。

五、培训项目分析

学员们经过一周的认真学习,完成所有课程和培训结业报告,经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行教学成效评估,全部通过,均领到了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总结起来,项目有以下特点、收获、需改进及完善措施。

(一)项目特点

1.领导重视。三个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领导对项目都非常关心、重视,并指示要组织好研修班的各项工作。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领导也很重视、很支持,充分肯定了三个省(区)人保厅花大力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气魄和决心,并表示愿意为全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做出贡献。国家人保部与中国职协有关领导亲自拨冗出席开学典礼并授课。

2.师资雄厚。研修班授课师资来自清华大学、国家人事部、人保部、教育部等高校和部委的教授、专家,大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厚的专业底蕴、高超的教学水平给学员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大师们的授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代表性,既让学员从宏观上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展的方向,也从微观上教会学员如何面对工作和压力;既让学员要从战略的眼光去思考如何培育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创建学习型的组织,也让学员从战术上不断提高领导的艺术,讲究管理效率。它打开了学员思维的通道,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使校长学员们悟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学习永远伴随人生。

3.学员勤奋。全体学员都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秉承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仔细笔记,积极思考,主动请教、踊跃发言,参与互动,按时完成学习小结。学员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圆满地完成了培训学习任务,达到了充电加油的预期目标。

4.组织严密。为办好校长班,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门派出了由项目负责人、教学班主任、后勤班主任组成的项目团队,负责研修班的教学教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培训班内也建立了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等学员自治组织。班长、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以及各小组组长,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昂的热情和细致的作风,安排好学员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和参观考察环节,保证了研修班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学习、友情双丰收。

(二)学员收获

1.清华精神,永驻心中。近百年来,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充分展现了清华的博大精深、优良的学术传统和独特的精神魅力。这些都成为学员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学员心中的一座丰碑,永远激励着学员前进。

2.更新观念,提升能力。通过清华学习,让学员学到很多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发起校长们的深思:如何保持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和谐学校;如何使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如何改革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做人、做事;如何使自己的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如何建立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如何适应从管理五百人到管理五千人甚至一万人的飞跃,实现高效优质的管理等等。这些都促使校长们理念上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而增强了信心,立志为开创技工教育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3.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来自不同地区的校长齐集北京,欢聚清华,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机会,大家都十分珍惜。校长们都抓紧时间,在餐桌上、在宿舍里、在漫步间,互相交流,互相切磋,谈工作、谈收获、谈发展。大家在交流中受到启迪、在切磋中获得提高,大大增进了友谊。所以这次研修班既是学习会、交流会,也是友谊会,它将永远珍藏在校长们的心中。

(三)改进与完善

从以上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看出,整个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全达到了先前的培训预期目标。但需要指出的是,学员希望技工院校校长培训项目在以下两个方面能有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1.提高针对性师资比例

学员反映,项目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整体水平较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技工院校归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高职院校和职教院校归口教育部管理,而师资队伍中来自技工院校研究领域的比例稍显不足,多数师资的研究领域集中在高职院校或职教院校,一些课程联系省(区)实际情况,联系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不够充分、紧密。因此,师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使其更具针对性。

2.加强培训项目前期调研

培训内容的质量高低,是培训有无吸引力、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全面了解各方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用性显得格外重要。特别需要强化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增加对拟参训学员需求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学员建议学院培训项目负责人与培训项目课程师资能够走进更多的技工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参考文献】

[1]郑玉莲.构建校长培训多主体对阶段评价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8,(4).

[2]陈国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若干问题[J].继续教育,2010,(5).

[3]黄宁生.异地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效组织与管理[J].继续教育,2010,(5).

 

 

(该文发表于《继续教育》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