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络学习环境中社会性交互特点的研究
2012.08.02

王爱梅 杨小勤 王爱义


作者简介王爱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部副主任

杨小勤,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王爱义,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中心副主任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展远程教育。纵观各院校远程教育的实施情况,大多数网院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光盘,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平台。笔者曾调查了一所网络学院网上讨论答疑的情况,调查数据表明,在网上注册的一万多名学生中,能够上网发出一个帖子的学生不足全部学生的6%,而能够根据课程

进度持续在网上活跃讨论答疑的学生不足1%;调查同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缺乏交流与沟通。这表明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交互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利用。交互活动作为非常有效的网络学习手段,是网络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对网络学习环境中社会性交互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交互动机的影响。

一、 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特性分析

(一)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社会性交互内涵及其作用

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交互活动被概略分为学生与学习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专家、朋友等之间的交互。根据贝茨的分类方法,交互可分为个别化交互和社会性交互。个别化交互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包括自主学习中使用的详细学习指南、统一的课程大纲、精心制作的学习资源、自测练习题、其他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等。社会性交互包括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专家、朋友等之间的交互。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教育界得到普遍重视,其核心是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为主的创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以其时空的灵活性、刺激的多样性、海量的信息资源、超媒体等特性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通过网络学习中的社会性交互,可以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习者学会分享与合作。利用网络学习支持平台的交互功能,构建虚拟的协作学习环境,不仅能够建构一般协作学习的意义,更能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特性

与面对面交流相比较,网络交互有其独有的特性。

1、基于网络的交互具有高度的空间灵活性和相对的时间灵活性。空间灵活性体现在以网络为媒体的交流与学习者、教师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而相对灵活的时间取决于小组学习约定的时间范围。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在约定的时间或时间范围内参与讨论。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必定是发生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

2、基于网络的交互具有文本的特性。基于网络的讨论主要是基于文本的,缺乏身体语言,没有目光的接触、手势、模仿等非语言的交流信息,而这些特征却是面对面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基于网络的交互具有持久性。持久性是网络交流的特征,学习者讨论的观点存在数据库中,可以被随时提取,重复利用,并不断引发学习者的思考。而对于面对面交流来说,讨论是以即时性及不可复制为特征的。

4、基于网络的交互具有对技术依赖性。技术媒体是师生双向交互所必需的中介。通过技术媒体,远程教育才把时空分离的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再度联系起来。不同的媒体在交互中的作用不同,根据交互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实现异步交互或同步交互、文本的交互或是音视频的交互等等,这是和面对面直接交流不同的。

5、基于网络的交互具有对任务的依赖性。能否很好的通过网络实现协作学习及对媒介在支持交互方面的要求,还取决于要协作完成的任务本身。对信息收集、共享资源等工作,计算机网络异步交互是非常理想的媒介,而对一些复杂的任务,特别是需要谈判或解决冲突,采取同步网络交互或面对面交流更有效。

6、基于网络的交互具有开放性。通过网络支持平台可以方便地设置讨论区向学习者开放,可以允许只有浏览权限或允许参与讨论。

二、从基于网络的交互特性审视其不利因素

研究网络的交互特性,应该以辩证的方法来审视其有利与不利因素,从而找到相应对策。

第一,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削弱了学习者地理方面的共同基础。空间的开放性意味着参与讨论的学生可能分布于不同的环境,交流是通过媒介实现的。如果谈话者谈到一个事件,例如室内温度,如果对“发言者”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发言者所谈到的情形不会被“听话”的人所理解。没有共同的基础,难免会发生一些误解,从而影响交流。

为避免造成误会,需要主持讨论的教师鼓励学习者事先充分交换信息,使小组成员对每个同伴所处的环境及其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时间的相对开放性使交流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在以文本为特性的讨论中,学习者往往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发出的信息在网络异步讨论中却经常不能得到立即答复。这种反馈时间的滞后将对学习者交流动机的维持造成威胁。时间的滞后和同时存在的几个讨论题目还会引起相互干扰,回复的人可能针对不同的讨论题目,造成混淆。

为使学习者交流的动机得以持续,需要教师和学习者就上网交流的时间频度做出约定,这样大家对帖子被回复的时间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系统功能将不同的讨论题目分开设置讨论区,以避免混淆。

第三,网络基于文本的讨论使交流变得费时和复杂。基于书面文字的交流意味着学习者不能听到抑扬顿挫的声音且没有手势,也没有重复,更没有微笑。与口头语言交流相比,书面语言交流更像是在与有“障碍”的人交流。如果和一个听力很好的人讲话,语速可以加快,谈话可以简短;但如果和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讲话,谈话者必须仔细考虑并清楚地表达,这和书面语言相类似。

教师应该鼓励参与讨论者简捷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相应的选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将讨论焦点集中于交流内容本身,否则教师和学生都会被困于大量信息之中。

第四,以媒体为交互基础的特性削弱了学习者交流协作的动机。通过计算机的交流让人感觉隔靴搔痒,缺少人际的接触,同时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及经验。有人抱怨说,在线的讨论,计算机操作技巧的能力取代了社交的能力。在线讨论给喜欢并适应这种环境的人和不适应这种环境的人所带来的感觉是不同的。要通过远程来激发学习者动机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是非常困难的。

第五,复杂问题的完成需要实时交互媒体的条件。协作学习中计算机网络被用来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和共享资源非常有效。然而,对一些复杂的问题,特别是需要争论、谈判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在线异步讨论的方式完成是非常困难的。讨论经常是多次反复也无法取得进展。如果采用实时交互媒体的同步交流方式,如电话、网上交谈,或面对面讨论更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三、从基于网络的交互特性审视其有利因素

面对网络异步交互的种种缺陷,也许会感到通过网络方式开展协作学习前景渺茫。有了这样的想法,人们会认为网上讨论是不得已的选择。然而,如果学习者和教师勇于跳出传统视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机遇,我们不难发现网上讨论有许多优势,可以弥补面对面讨论的不足。

首先,对空间的灵活性使学习者可以进入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没有社交的压力,学习者的许多交往不用观其行、闻其声,不会因为说话过程中某些听众的不良反应而影响情绪。学习可以发生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而且被有效融合,学习者可以进入虚拟学习环境,融入同伴或教师之中,网络可以使大家不暴露身份进行交流,匿名的交谈有时可以更加促进交流,难怪一些研究者认为在线讨论比面对面讨论更加民主、更加平等。

第二,持久性与时间的相对灵活性相结合,使得讨论者具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学习者可以反复阅读别人已经发表的观点,经过充分理解最后做出反应;爱冲动的人可以经过更多时间的思考然后再做出反应。网络讨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学习者可以选择时间,选择回复的次序。由于网络交互所具备的持久特性,讨论过程被存储于网络数据库中,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回顾先前的讨论并进一步发表见解。

而面对面的讨论,反馈是即时的,你必须对谈话者的话题做出及时反馈,否则,将会很尴尬。

第三,基于文本的讨论,强迫学习者以书面形式表达思想,对学习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好的体验,它能有助于学习者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陈述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通常情况下阅读速度比口头表达速度快,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里,与听别人讲话或朗读课文相比,通过阅读能够吸收更多的信息。

第四,交互媒体的作用不但为身处异地的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交互的机会,同时交互功能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质量。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提供了机会,也为学习者、教师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削弱了教师信息来源的绝对权威,它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分布状态,造成信息的多样性、易得性、可选性,这导致了教育活动的背景由信息的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因此改变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促进教育模式走向民主。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特性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文本信息,图文并茂、音视频、虚拟现实等资源已大量涌现。如艺术类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虚拟访问巴黎罗浮宫,并开展网上讨论。

第五,网络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自尊心,自信心。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不能马上与别人取得联系,首先需要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会逐步增强,当每一个小组成果都包含了每个成员的努力时,学习者的自信心、自尊心得以提升。

第六,网上交互的开放性使得学习者可以与他人共享讨论成果,同时也可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通过网络讨论平台可以方便地设置讨论区域开放浏览或邀请他人参与讨论,小组成员不是独立关在一个教室中进行讨论,而是有机会接近专家或其他资源,同时也可以参与其他项目组的讨论。

以上是笔者根据网络的交互学习特点,对网络环境下的社会性交互规律的初探,在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对教学交互的积极影响,挖掘学习者内在的学习交流动机,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本文曾发表于《继续教育》2006年第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