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继续教育
2007.12.14

胡东成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内容、新的途径、新的方式,并获得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继续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其次,阐明了中国继续教育当前的形势和发展情况;最后,对新形势下中国继续教育的创新和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经济全球化;继续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胡东成,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人力资本在全球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一种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测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拥有13 亿人口,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远非人力资源强国。劳动力素质偏低,创新型人才数量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瓶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提高国民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传统正规教育的补充与延伸,继续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品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正在日益受到政府、行业、企业等各个方面的重视,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继续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继续教育思想由来已久,2500年以前的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提出“学不可以已”的继续教育理念,而“活到老,学到老”等俗谚在中国更是耳熟能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继续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与教育对象,开展了面向广大工农的补偿性成人教育,并取得了巨大成效。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政治、科技与教育各方面与其它国家进行了广泛交流,现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在中国得以确立,并快速发展成为一项符合国情、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教育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以来,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继续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继续教育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
1、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速了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需求增加。大批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企业和岗位间的流动性急剧增大,接受各类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空前高涨。世界银行学院2007年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中国13亿人口中,有7.7亿各级各类劳动力需要知识、技能更新,每年大约有1000-1500万国有企业下岗工人需要接受再就业培训。这一巨大需求,无疑将会对中国现有的继续教育,在体制、模式和内容诸方面产生重要影响。随之而来的人们对继续教育资源供给的质量、数量和效率的要求也大幅提高。
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传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量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正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生产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专业技术领域还有不小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数量偏少,在国际科技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数量不足,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高新技术管理人员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数量匮乏。这些都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中国与世界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近年来,中国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投资也在逐年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大批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到2010年,仅外贸专业化人才的缺口就达到 15万。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语言、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和经济规律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继续教育领域也将迎来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所有的WTO成员国或地区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竞争,这将进一步加剧继续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近几年,已经有大批国际教育和培训机构陆续进入中国,瞄准中国巨大的教育和培训需求。它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的培训内容和规范的管理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学习的机会,也给我国继续教育机构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继续教育的课程、师资、服务等多方面亟待创新。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人才是决定中国能否成功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仅靠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广泛深入地开展继续教育已成为国家腾飞、民族富强、企业振兴、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继续教育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只有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利益和文明进步服务。
二、中国继续教育的现状和进展
在中国政府人事部门的大力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继续教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继续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活动纷纷开展起来。中国的继续教育事业正迈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1.继续教育规模逐年扩大
首先,接受各类继续教育的人数增多。2002年到2007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超过7000万人次;截至目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多万人次;职工教育培训已达到每年9000多万人次;此外,社区居民的受教育培训率也在逐年提高,2006年,全国51个社区教育实验区培训社区居民达到1300多万人次,许多城区的居民受培训密度在60%以上,人人皆学的学习型社会初具端倪。
其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规模扩大。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仅有4000多家,到2006年,全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发展到五万多家。
同时,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也开始朝向多样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及职业院校;第二类是社会教育培训公司和咨询公司;第三类是企业大学和企业商学院;第四类是政府部门所属的培训中心;第五类是学术性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媒体等各类社会组织。
2.法律法规日臻完备
中国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的立法工作。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了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同年,国家人事部颁布了第一部继续教育行政法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了分级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和方式,规定了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义务,规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最低时间。提出了对继续教育对象实行登记制度,对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计制度,对继续教育效果实行评估制度,对继续教育运行实行奖励制度等要求。
此后,各部门、各地方的立法和建制工作相继展开。各地普遍制订实施了继续教育地方法规,北京、天津、山东等12个省市出台了继续教育条例,福建省还出台了首部地方性的终身教育法规。卫生、教育等大多数行业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继续教育方面的专门规定。这些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定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措施、责任,继续教育的考核、监督、评估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国家正在酝酿出台全国性的终身教育法规和继续教育法规。中国继续教育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管理体制不断健全
在近年的发展中,中国继续教育已经建立了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分块实施的管理体制。继续教育工作由国家进行立法监督与政策规划,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均设有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本部门、本行业和本地区继续教育的规划、管理和协调工作以及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在上级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下,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自主组织各类继续教育活动。
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继续教育工作的协作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一是形成了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等继续教育协作区域;二是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电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军队、各类学术社团的协作交流网络。中国继续教育初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政府调控、行业支撑、社会参与、单位组织、个人自觉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
4.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中国的继续教育开始朝向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继续教育的需求内容,开始从学历教育补偿,知识结构更新,职业能力开发,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应地,中国继续教育的服务对象也随之扩大,既包括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包括各类在岗和下岗人员、退休人员以及社区居民和农民。覆盖领域广泛、受益群体多样是目前中国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5.教育手段持续创新
当前,中国继续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了互联网、卫星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手段,初步建成了计算机网络与卫星网络相结合、光盘和面授辅导相结合,覆盖城乡、遍布全国的远程教育网络。中国68所试点高校开展的网络教育已覆盖到全国除台湾省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校外设立了3000多个学习中心和教学点,开设了200余个专业,注册学生数量已达300多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大学,在校外设立了4000多个学习中心,其资源传输系统已经遍布全国城乡,可提供25套IP数据广播、8套电视节目和8套语音节目,并且实现了与CERNET的高速连接。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为广大农村地区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卫星教学收视系统;许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开发了e-learning平台;社区教育中也充分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许多城市还建立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已经初具规模,有效扩大了中国继续教育培训的受益面,提高了教育培训的效率。
6.合作交流广泛深入
中国加入WTO后,政府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先后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继续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深入。目前,中国已与1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协议。许多大学、学术团体、行业协会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据统计,已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1000多个。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向国外输出优质教育资源。2004年,中国在韩国首尔创立了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进行汉语的国际推广。截至目前,中国已在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孔子学院200余所。
中国历来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国际交流,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国外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安排重点、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进修学习学习。同时我们也向非洲派遣了500多名专业教师,帮助非洲国家培训经济管理、农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海关、外交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积极参加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各项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职责。通过组团参加历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推荐国内有关单位参加国际协会,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大会交流,同时也向国际协会其他会员单位学习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和经验,使得中国的继续教育与国际继续教育联系更紧密。
三、中国继续教育的创新与特色
在政府的推动支持下,在企业、行业、高校和各类社团的积极参与下,中国继续教育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发展格局。
1.政府推动,政策引导
政府的重视和倡导是中国继续教育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是继续教育的规划者、推动者、协调者和监控者。
首先,确立了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中国更是从战略高度关注继续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实施继续教育国家级工程项目已分别被写入党的工作报告和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从而牢固地确立了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其次,加强了继续教育的规划和协调。明确指出要“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对继续教育的统一规划和资源协调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第三,明确了继续教育的重点任务。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明确为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对象,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了继续教育的重点任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
第四,组织实施了继续教育示范工程。2005年,政府人事部门启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确定从2005年到2010年的6年时间里,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等五个重点领域,培训300万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参加工程专业科目培训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各地方、各领域牵头单位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编制了一批实用性很强的科目指南、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作为工程的客座教授,建立了现代管理领域师资库。农业部邀请了100余名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建立了全国继续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网上远程学习、登记、交流和查询服务等活动。此外,上海依托上汽集团、电气集团等大型现代制造企业,建立了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纺织等工程师研修基地。
各地人事部门还以实施工程为契机,研究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带动了整个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如甘肃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实现了继续教育立法;青海省围绕知识更新工程和三江源人才工程两项重点任务,为三江源地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872人。此外,江苏、上海、福建、青岛、广州等东部发达省份还为西部举办了多期东西部对口支援高级研修班,促进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
2.行业统筹,企业自主
行业企业是中国继续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的大多数行业企业都已经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制度,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自主培训。职工教育培训正在成为行业企业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在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职工培训已开始向全员培训目标发展。以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牵头负责的工程能源技术领域为例,石油化工行业四大企业和电力行业五大企业已基本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全员培训,每年参训人员规模都在几万人次以上,培训经费投入超过亿元,甚至十几亿元。
在行业企业继续教育中,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承担了重要的贯彻执行、组织指导、规划规范、监督评估以及咨询协调的工作,确保了全行业继续教育的有序开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行业协会近6万个,大多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本行业的继续教育活动。其中,电力、交通、铁路、钢铁等全国性行业协会的职工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煤炭行业协会开展的继续教育,发展快,短时间内建立了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中国煤炭行业协会全面整合了来自政府机关、教育、科研、生产、制造等单位的600多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资源,建立了煤炭行业继续教育专家师资库,并结合煤炭行业的重点工程、重要项目和重大课题,开发了煤矿生产、安全、机电、地质、煤化工、煤电等43个专业培训方向的课程体系。此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还根据行业分布特点建立了面向全国煤炭行业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它已覆盖半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每年播出2000多学时的课程,为煤炭行业职工提供了内容丰富、便捷有效、自主性强的教育培训服务。这也是中国最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的行业。
概括起来,中国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围绕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攻关和改造、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和研修活动;二是国内企业创办企业大学的热情高涨,已有蒙牛、海尔等近一百家大型企业创办了企业大学;三是企业远程培训发展迅速,IT业、煤炭业、金融业等行业率先开展了企业E-learning培训;四是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主要标志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涌现出了近200家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五是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中国石油大学为石油石化行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万人次,并配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建设了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北京交通大学面向铁路、公路交通和电力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万多人,并协助铁道部制定了铁路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方案等。
3、社会扶持,关注农村
中国是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中有7.5亿居住在农村,其中2148万绝对贫困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受教育水平落后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据统计,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7.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80%。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是中国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这也形成了中国现阶段继续教育的又一主要特色。
在政府的政策、资金和制度等多方面支持下,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在参与机制上,建立了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社会团体广泛参与,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协助的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投入机制。在教育手段上,根据贫困地区的现有条件,综合应用了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资源传输模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地组织农村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在培训内容上,针对农村地区的不同人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如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农民企业家培训以及文化普及、健康卫生、优生优育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等等。这些培训活动针对性强,实用有效,不仅大规模地提升了农村人口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而且直接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面向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清华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依托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了针对贫困地区的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活动。学校采用以远程为主、面授为辅的资源传输方式,建立了以清华大学为教育资源中心的县-乡-村三级资源传输体系,目前已经在国家级贫困县建立了210个远程教育扶贫教学站。学校依托这些教学站,重点开展了党政干部、中小学教师和农民三类人群的能力建设与培训工作,并紧密结合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发、整合了2000余门课程资源,累计受益人次已经达到了45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随着继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继续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天,中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内容、新的途径、新的方式,并获得了新的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展望未来,继续教育的前景广阔,任务艰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外继续教育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担负起应尽的国际职责,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国际组织确定的主题开展相应的学术活动,参与国际继续教育活动。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引进和推介国外先进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推进中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为世界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克明.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2]庄毅,冯长根. 跨世纪的中国继续工程教育事业[J]. 继续教育,1998.6
[3]王晓初.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开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2005
[4]戴光前. 在“653工程”实施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上的总结讲话. 人事部印发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戴光前的讲话,2006.11
[5]Carl Dahlman, Douglas Zhinhua Zeng, and Shuilin Wang. “Enhancing China’s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Lifelong Learning”.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本文为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