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体系
2010.10.11

俞 冰
【摘    要】本文从我国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国家创新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以期实现从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家向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转变为目标,提出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继续教育理应加强自身建设,构建继续教育的创新体系,以便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关 键 词】继续教育;创新体系
作者简介】俞 冰,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副主任
1、前言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为此,我国提出了在2010年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家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以确保我国实现从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家向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转变。而以多样性、灵活性、及时性、实用性和社会性为特点的继续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继续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因此,构建继续教育的创新体系,以便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新时期对我国继续教育提出的新任务。
2、对国家创新体系的认识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在国家层次上所进行的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所、中介机构等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的相互协调与互动而形成的机构网络。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首次提出与使用的。他及其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上世纪70年代,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在短短的二十年内,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组织创新和制定创新为依托,其国家经济出现了强劲发展势头,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创新系统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国家创新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和模式。各国的创新体系与该国的制度、文化、资源、大小、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国情有关。比如,世界上的主要创新型国家:美国和日本,其创新体系就非常不相同。在美国,他们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了一种国家和私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在这方面让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同政府和商业实验室很好的结合。政府提供大量资金,私立和公立学校之间进行竞争,这不仅提高了科研技术水平,更能让每一个勇敢和不满的天才去尝试他自己的方法,更提高了人们的自主创新的能力。由于能让实验在起步阶段就同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相结合,并尽快使来自大学实验室的概念商业化,他们在许多生物技术和软件业等领域就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而日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改革和尝试。其政府将所有日本的国立大学转向“公司化”,以振作科学家为民服务的心态,并使他们变得更加灵活和更富创新意识。日本各地都涌现出了新的联营公司和财团,这使大学实验室、政府预算和企业研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在2000年和2003年之间,日本大学中的研究商业化的项目从315项就增加到了800项。
据此,中科院根据我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大系统。其中,国立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为主,同时进行知识的传播和转移;企业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同时进行知识传播;高等院校以知识传递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同时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政府的职能将以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各部门间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为主。
3、继续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从上述国家创新体系的四大组成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在其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无论人们曾经接受过何种层次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接受入职后的继续教育的问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具有一定知识沉淀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更新知识和理念,是一个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在知识创新和传播体系中,继续教育直接承担着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等功能。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继续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的功能。在知识应用体系中,继续教育承担着培训员工,使之成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的功能。因此,继续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各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发挥着创新人才培养的巨大作用,同时,国家创新体系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知识和科技的创新,关键在人才。
事实表明,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掌握先进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是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则是拥有了多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是考验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砝码。在这场创新人才的培养中,继续教育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外继续教育的发展,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都已经具备相当成熟的规模和体制。在英国,世界知名大学牛津大学,其继续教育学院便是该校最大的院系,每年都吸引着15000多人从世界各地前来就读。
在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态势是“蓬勃兴起,方兴未艾”。我国人口素质总体偏低,大专以上人口大约只占总人口的4%,而美国是32%,韩国急起直追已高达37%,西方16个国家平均是19%;加上在市场经济下,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性加大,不少人转岗、改行,因此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在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差不多有一千万农民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他们急需接受教育和培训。教育部的一个课题组曾做过一个调查,在不同企业中统计,平均有80%的人希望进行培训和学习,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有99.3%的人认为要补充知识,60%的职工希望通过非学历教育提高知识和能力。传统的一次性正规学历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广泛深入地开展继续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另外,据调查,在国内众多大学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具备在新兴的服务和出口行业出色工作所需要的语言水平和能力。据统计,我国拥有3000到5000名具有某种全球经验的管理人员。但是要填补新产生的空缺,今后几年我国需要至少7.5万名这种管理人员。而这些管理人员的培养,单靠传统的教育体制是不行,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加上现有的优秀的教育资源来进行培训才能有所改善。继续教育就是充当着这个培训的重要角色。“不学习,就落伍,不努力,就下岗”,这是很多职场人士的共识,继续教育的权威证书甚至比高校毕业学位证书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这些证书也存在着一个时效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摩尔定律”时代,一个人在学校或短期班里学到的知识占他一生中所学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因此,作为个人,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要有“不断充电”的紧迫感和行动。作为企业,要有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行动,通过员工培训,使企业越来越聪明地工作,而不是越来越便宜地工作,即要使员工通过继续教育,充分利用技术,这样一个人就可以干20个人的工作,而不是让20个廉价劳动力来做一个人的工作。
4、继续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人才强国篇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四大人才培养工程,即1)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2)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3)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4)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这四支队伍的建设,与继续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他们更多的是依靠形式多样、内容实用、方式灵活的继续教育来完成的。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大部分要靠持续的继续教育来完成。因此,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体系,以便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新时期继续教育的任务和挑战。继续教育事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创新道路。
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体系的构成可以由下面的图示来表示:
 20100010.jpg
在上述的体系中,构成这个体系的每一个组织单位自身都是一个复杂的运作体系,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调整的功能。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各组织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形成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的体系做一点说明。
其中,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应用的主体,大学和科研院所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知识传播为己任,通过与企业和政府等的多层次、多形式、灵活的合作方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主要实施机构。运作方式多样、灵活的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是继续教育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前,针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即鱼龙混杂、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我们认为,政府在继续教育创新体系中应发挥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等,完善和优化继续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以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体系的各组织之间的创新合作机制,密切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措施促进体系中的各组织单位加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遏制培训产品的泛滥复制,以有效保证培训质量。
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应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密切加强与创新主体——企业的合作关系,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比如,大学等单位可以派专家到企业做有针对性的调研,或联合建立长效的企业战略人才培养机制,也可通过共同承担重大课题,参加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出席国际会议、论坛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各种层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总之,密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因此,如何构建继续教育体系中各组成单位之间高效的运作机制,如何构建各组成单位自身高效高质的继续教育,以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值得广大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者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
5、结语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创新体系应该是以开放性、前瞻性为特征的各组织之间动态互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一个高效运作体系。虽然,形成这样高效的创新体系,我们目前还有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要解决,但是,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历史机遇,即到2010年我们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所以,我们从事继续教育工作者应该为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建设[J].全球科技经济望,2005,(11),13-17.
[2]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总体框架的思考[J].理论参考,2005,(9),9-13.
[3]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展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6,(1),4-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
(该文发表于《成人教育》2008年第2期)